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一、我國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歷程
近代小學體育教育包括清末前期小學體育教育、北洋軍閥的小學體育教育和國民政府的小學體育教育。清末前期清政府與1903年頒布的《走定學堂章程》中規定學制4年,每年級學生每周上三學時體操課(即當時體育教育的內容),雖然此做法是照搬當時日本的學制,但卻也標志著我國教育制度中的體育制度逐漸建立起來。北洋時期,在1922年的“壬戌學制”后一年的《教育雜志》上發布了《課程標準剛要》,第一次將“體操科”改為“體育科”,即我國歷史上的體育課首次出現,并改革建立起了較科學、較適合我國當時國情的小學體育教育課程體系。國名政府期間,1929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以體育課代替體操科和以學科形式來研究小學體育課程標準的正式文件《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小學教育》,后由于1932年、1936年和1942年進行了三次修改,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而現代小學體育教育是囊括小學體育教育的初創期、停滯期、恢復重建期和改革發展期在內的所有關于小學體育教育的變革的內容。1949年建國到1966年為初創時期,主要的是1956年的《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草案)是我國第一部全國性的體育教學綱領性文件,使我國小學體育教育走上正規化。1967年到1977年的十年為停滯期,1966年開始的“文革”幾乎關閉了所有的學校,使我國包括體育在內的所有教育都受到嚴創。1978年到1988年為恢復重創期,主要代表是為了補充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而頒發的《全日制小學體育教育大綱》是第一部完全針對小學體育教育系統而頒布的較完善文件。1988年到今天為改革與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無論在課程性質、目標、內容和評價方面還是在知道思想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二、我國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的趨勢
在積累和總結了建國以后60余年的小學體育教育的經驗后,針對我國小學體育教育事業以后發展的問題本文提出幾點意見。第一,豐富教學內容。因為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身體并沒有發育成熟,好多項目都不能參加,但又對很多新鮮的事情都抱有很大的興趣,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開發利用并改進原有體育運動項目,或是將生活中有趣味的事情融入到體育運動項目中去,也就是說要求教師將原有的復雜的項目簡化并設計出適合小學生能力的體育項目。第二,尋找更切合實際的課程設置方法。就是將體育課程的設置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課程結構,爭取最大限度的通過體育鍛煉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如,重點培養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為國家體育事業提供有力的后備軍;針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可以結合一些運動器材來進行訓練。第三,注重小學體育教育課程的評價。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對我國現有的小學體育教育課程的考核和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策略。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建國60余年的小學體育教育經驗和頒布的幾套教學大綱中關于小學體育教育內容的研究總結出了三條關于我國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分別是豐富教學內容、尋找更切合實際的課程設置方法和注重小學體育教育課程的評價。
作者:孫克榮 單位:遼寧大連旅順口區雙島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