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國文學論文
生態女性主義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流派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它把生態觀點和女權觀點結合起來,關注的是父權制世界觀對女性的統治和對自然的統治之間的關系(左金梅,2007)。生態女性主義者反對人類中心論和男性中心論,主張消除無視自然和女性特質的言行,倡導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尤其是男女之間和諧、生態的關系(左金梅,2004)。近年來,隨著機械文明的快速發展,各種生態問題日趨惡化,人類本性中自然原始的一面受到了工業制度的嚴重摧殘。生態女性主義作為一種文學批評方式隨之興起,人們也日益關注文學作品中所隱含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試圖喚起人們對女性本質及自然的關注。受本身家庭、戀愛和婚姻的影響,戴維•勞倫斯的筆下描繪了眾多女性人物的生活情感經歷,無論是長篇小說《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還是中篇小說《公主》中的瑪麗•亨利埃塔,無不在父權制世界觀的統治與迫害下苦苦掙扎,艱難的尋找自我。多年來,勞倫斯一直承受著性愛小說代言人的錯誤稱號,如今,隨著文明的進步和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我們不禁被勞倫斯豐厚的著作中隨時隨處所透露出的生態意識和人文關懷所影響。兒時的勞倫斯親眼目睹了現代文明是如何一步步摧殘扭曲了父親那充滿活力的人性,成年后的勞倫斯又不得不面對一戰及隨之興起的資本主義大工業給自然及人類文明所帶來的沖擊,這一切使得勞倫斯感到生活到處充滿矛盾,人類的自然本能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正日漸消失。崇尚血性的勞倫斯曾一度發起反戰言論,而后又不得不四處奔走以尋找精神的避難所(盧敏,2003)。同生態主義者的出發點一樣,勞倫斯關注的是戰爭及快速發展的機械文明對自然和人類自然本性,尤其是性本能的壓抑及迫害。同時,勞倫斯筆下掙扎于父權制社會中的女性個體要求解放自我,喚醒自身女性本能的訴求更是同女性主義的思想相符合。
中篇小說《公主》是勞倫斯由墨西哥回到倫敦后,偶然間受到友人啟發寫作完成的(盧敏,2003)。主人公“公主”自出生起便在近乎癲狂的父親的荒誕培養下,過著與世隔絕,自欺欺人的貴族生活,并一步步走向異化,人格分裂,直到父親死后才萌生出一絲尋找自我的念頭。然而,在其與代表著自然與原始的墨西哥裔導游羅梅羅的相處期間,公主卻始終擺脫不掉身上已經異化了的人性,即使兩人之間發生了性關系,也無法喚醒公主內心被長久壓抑以致消失殆盡的自然本性。最終,故事以公主精神分裂和羅梅羅的死悲劇結尾,深受父權制統治摧殘的公主,早已失去了女性的天性和愛的能力,最終毀掉了自己也毀掉了羅梅羅。小說通過描寫代表著父權制和工業文明的父親對公主的迫害,以及代表著自然與人類本性的羅梅羅的悲慘結局,向我們展現了自然和女性被異化了的生存狀態,從而體現了作者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
一、父權制統治與公主異化性格的形成
勞倫斯從小說一開始就用詳細的筆觸描述了近乎瘋狂的父親科林•厄克特對自己親生女兒的荒誕教育,小說的開頭也已經向我們暗示了公主成長在這種教育下的悲慘處境,她只是個“可憐的小東西”??屏?bull;厄克特本身就是一個被工業文明極端異化了的人物,他頑固的認為自己擁有王族血統,無所事事地游走于上流社會中間。從外貌上看,他長著一雙有點兒含糊的空洞的藍色大眼睛,有著回聲一樣的嗓音,看上去總是神情恍惚;同他生活了三年的妻子將他視為幽靈一樣的存在,最終使其崩潰;親戚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實體存在,只是不得不回答一下的留聲機,這一切恰恰表明了他那已經被工業文明異化了的人格,他的生活狀態也是孤立的,邊緣化的。公主生來有著一雙同父親一樣的驚異的藍色大眼睛,似乎向我們暗示了兩者性格間的承接關系。自出生以來,父女倆便形影不離,他稱她為公主,似乎那就是她的名字,并時刻告訴她要保守他們的秘密,那就是他們是最后的王族,其他人都是俗人。公主從小就接受著機械的教育,十幾歲時父親就讓她讀左拉和莫泊桑,即使這些讓她感到困惑。在與人交往上,父親堅持自己那一套惡魔理論,告訴她要時刻保持自己的王族氣質,對任何其他人都不要在意。然而對于外人來說,她只是父親的一個“過失”,雖聰明的出奇,卻也總是很幼稚;她老派,世故,冷漠;雖如水晶般清晰完美,卻也冰冷,讓人難以接近。體態上,她就像是一個從畫里走出來的人,體格嬌小,仿佛一個低能兒。三十三歲的她看上去還是二十三歲的體態,使人不禁思考父親荒唐的教育對她人格及身體的迫害。她就像一朵沒有香味的、不結果實的花,雖然高貴,卻總讓人有碾碎它的欲望。
父親極端的教育方式教會公主的只是一種表面高貴光鮮,實則虛偽冷漠的存在方式,隨著時間的流逝,公主的精神和肉體卻一直同行尸走肉般毫無生命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父親極端父權制的培養下,公主已經沒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虛幻異化的成長環境使她極度邊緣化,失去了與外界的自然聯系,只是父親用來證明自己王族血統的工具。公主作為女性的特質也被壓抑和扭曲著,直到她38歲父親去世前,她的身材仍舊瘦小,仍舊是處子之身,生命中不曾出現過一絲女性心底的自然欲望。這一切都是父親虛偽、機械、荒誕的教育結果,父親去世前,公主根本無法擁有獨立的人格。勞倫斯借此向我們傳達了他的生態意識,既高度發達的現代工業對人類自然本性的摧殘,雖然機械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卻也破壞了原始生產方式下人與人之間最自然最直接的親密關系?! ?
二、回歸自然,尋找自我
在譴責工業文明毀滅人性的同時,勞倫斯毫不掩飾自己對自然的贊美。在其多部作品中,森林、莊園、花草樹木等自然元素一直是勞倫斯所鐘愛的故事背景。如《兒子與情人》中,男女主人公之間最美好的事,約會或性關系等都發生在森林里。又如《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中,女主人公康妮試圖擺脫冷漠的丈夫,尋找自我的地方也是一片充滿自然氣息的森林。勞倫斯崇尚血性,即人類的肉體與直覺,和一切從本能出發的感官經歷。對他來說,大自然是生命的起源,蘊含著無限的生命活力。因此,大自然成了他心中為人類提供避難所,使人類得以擺脫現代文明的死寂和尋找自我的重生之地。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和自然之間有著親密的關系,在經歷上有著相似的體驗。這樣,勞倫斯自然而然地將大自然作為公主尋找自我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