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民間金融信用體制,擴大信用范圍
農村民間金融體系需要加以規范。將農民的信用檔案記錄和農村中小企業進行建立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環境進行優化,助于將運行成本減少。針對于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級的核查,需要加大其中的核查力度,農村、中介和企業這三者之間的金融機構的信用聯系給予規范和平衡,選擇優質的整合方法將各類信用信息整理妥當,及時把因擔保中介信用缺乏而導致的風險防止。
農村的擔保范圍進一步擴大,運用多種資源投向信用的轉化力度。當地的有關政府基于農村融資困難的實際原因,以大膽的去嘗試改革,體現有效改革,加強鼓勵廣大農民創業的激情。比如:可以選擇有效擔保的標志物的是農村土地承包林地使用權、經營權、林木所有權、自有住宅所有權及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包含宅基地)等。從而向著生活資料、生產資料、生產資本的順序實現發展。
二、現行郵政儲蓄制度
將現行郵政儲蓄制度進行調整和建設,加大農村經濟的金融支持作用。在郵政儲蓄中,首先將以農村收入的資金可以全部或者根據比例進行返還,再經過當地的人民銀行采用貸款的方式發給農業銀行或者農村信用社,作用于農業發放貸款。其次,可以給予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可以在本地郵政儲蓄進行轉存款的額度范圍之內,自由發放支農再貸款的權力優惠,目的是提高基層人民銀行對于農村經濟的支持作用。再次是把現行郵政儲蓄資金轉存的方向指于中央銀行的方法進行改變,低于縣級的郵政儲蓄資金,按照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轉存于農村信用社,由農村信用社把有關利息計付以及手續費。這樣不但可以解決農信之間因缺乏資金而帶來的矛盾,將郵政儲蓄資金的使用效果加以提高,人民銀行監管的困難和資金負擔得到減輕。
最后是參考成功經驗及歐美國家發展的模式,把郵政儲蓄機構改變成為與其他的金融機構有相同位置的郵政儲蓄銀行,其中的組織存款,扣除法定的存款準備金之后,就可以利用與購買國債或者是打入全國貨幣市場中。將國情和金融的宏觀調控的需要充分考慮,在進行改革郵政儲蓄的制度,遵守穩妥、先易后難的原則,及時快速把轉存款的利率調好,資金的價格的各方面聯系理順清楚,實現郵政儲蓄增長過快對于農村金融市場產生的沖擊量給予減輕。
三、建立適合當前農村實際狀態的保險體系
作為利國又利民的農業保險,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要使全國的人民都能為之接受、理解,卻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是需要宣傳的具體過程強化農民對保險的意識。此外,建立適合目前農民的實際狀況的補償機制和農業風險防范,比如:利用商業性的保險企業在經營中占有的優勢,以政策方面加以鼓勵商業保險企業主動積極的去開創農業保險;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補償制度,需要當地的政府在每年的支農資金里拿出一些款項支持農業保險的不斷發展;可以進行探究有關建立基金會或者農業損失補償的合作社,這樣更能夠快速促進農村經濟中的金融支持的發展;在充足的具備條件狀態下,將商業保險公司中的農業保險業務提出來,形成具有政策性的、獨立的農業保險公司。
四、優化農村金融支持法律環境
當前,對于金融支農方面,沒有專門的法律環境,所以,在金融支持中建立專門的法律,讓中央銀行對于農村的金融支持有較好的監督和指導,科學的目前農村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的建立,能夠有效確保其合法權益。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所以需要考慮農業生產的具有的脆弱性。對此,我國一定要從宏觀層面進行推出農業保險法,針對于費率、保險額度、條款等各方面的相關作用制定明確的規定,充分發揮法律制度在農業保險的作用,防止金融支持出現的隨意性。
五、總結
總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其金融支持存在許多的不足,所以加強金融支持的相關機制體系,有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者:盧志國 單位:邯鄲市磁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