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各地的經濟與文化都有了全面的發展,農民也不再僅滿足于基本的溫飽問題,對于生活水平要求也逐漸提高,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為此很多人體育鍛煉意識逐漸提高,體育健身成了農村人的業余愛好,這也為農村老年人提供了娛樂,既鍛煉了身體又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基于此,農村老年人體育文化服務體系急需構建,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加快農村體育工作建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有幫助。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體育文化服務體系,老年人
一、我國農村老年體育現狀
大力發展新農村老年體育,不僅可以改變農村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 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強老年人的體質,而且還可以使農村老年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睦,減少賭博、吸煙和犯罪等現象,這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推動實施農村體育健身工程”作為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舉措之一,要求以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體育健身服務體系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的部署,對農民體育工作重要性認識更加深刻,對農民體育工作關心的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體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村體育相對于城市體育整體還非常落后,發展極不平衡,農村老年體育總體發展速度緩慢。目前農村老年體育總體上表現出以下基本特征:
1.老年農民經濟基礎薄弱,體育意識淡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農民的價值觀念正在逐漸發生變化, 對體育的價值與功能也有新了的認識和新的理解, 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體育。但是,經濟是體育的基礎,只有經濟發展,衣食無憂,農民才有可能參與體育、享受體育。2000 年由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和中國老齡協會組織實施的“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的數據表明,在農村中,目前享有退休金的老人僅占 5. 5% ,享有集體養老補貼的僅有 0. 4% ,認為自己經濟沒有保障的農村老人高達 45. 3% 。
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全國只有 5382 萬人,參保率為 7% ,遠遠低于城鎮居民 30% 的水平。同一個調查的數據也表明:全國農村老年貧困人口數量為736—922 萬人,農村老年貧困發生率為 8. 6—10. 8% 。(《中國統計年鑒》 2007 年卷 902 頁)。農村老年人經濟基礎的薄弱,從根本上制約著農村老年體育的開展程度與普及水平。加之我國農村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質明顯低于社會各階層, 其中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 文盲率在各年齡階層是最高的。這也導致了農村老年群體的精神空虛, 迷信風俗在農村老年群體中有較強的影響,農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貧乏,體育意識淡薄。
2.組織機構及其管理指導工作薄弱。我國現行的體育組織,除了省、市、縣有相應的固定機構外,至于鄉、鎮一級專門的體育機構和體育組織很少。而且組織也很不健全,開展活動很少,只是在當上級部門要開展某些體育比賽或文化活動時才臨時招募應急人員。有調查顯示,鄉鎮一級干部領導重視開展體育活動的只有36. 8%,有專職體育干部的鄉鎮只有54. 3%。基層農村體育管理形式管理效率低下,鄉鎮對農民體育工作認識不足,農村領導干部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使農村體育缺乏必要的組織管理,農村日常性的體育活動的開展長期缺乏有效的指導。
3.農村體育經費投入少,體育設施嚴重不足。在國家減免各種農業稅收,給農民帶來實惠的同時,鄉鎮財政收入大幅度下降,進而造成包括體育在內的公共事業性經費下降,農民體育經費嚴重短缺。農村體育經費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到農村體育場地建設。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是很難滿足廣大農村居民開展體育運動的。我國現有 60 余萬個各類體育場館,其中占國土面積的 16. 5% 和人口的 39%左右的城鎮,占全部體育場館比重為 79. 8% ,而占國土面積 83. 5% 并擁有 61% 左右人口的廣大農村地區卻只占 20. 2% 的體育場館資源,部分鄉村缺乏甚至沒有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是農村健身文化賴以形成的條件和載體,農村文體設施的不足導致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失去了應有的平臺。
二、建立與完善新農村老年體育文化服務體系的具體措施
1.加強對農村老年人的體育需求的調查研究力度。根據目前的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來看,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已經逐漸得到了完善,但因為農村整體經濟水平比城鎮的落后太多,并且社會保障體系也不夠完善,導致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水平也比較低,因此需要著重調查農村老年體育服務體系的現狀與需求,對農村地區老年人的不同體育需求進行一個匯總分析,發現農村老年體育的獨特點,找到目前最為重要的主要矛盾,讓農村老年體育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更加科學合理。
2.加強農村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農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他們才有其余的閑心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因此,各級政府應該要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力度,關注與重視老年社會的福利,并制定相關政策來保障與促進農村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要讓農村老年人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首先要讓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其次是要給農村老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場所與平臺,政府應該要針對老年人的各方面特征與需求,為他們提供真正需要并且適合他們的體育器材設施。
三、結論
建立與農村體育健身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有效發揮他們在開展農村體育服務中的組織、指導、宣傳作用。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支持作用,積極研發和大力推廣科學有效的針對老年特點的健身方法,不斷提高健身的科學含量,建立和形成較為完善的健身科學理論體系,推進全面健身事業的科學化進程。
農業發展類相關范文閱讀《農業研究與應用論文費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