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環境工程師論文發表了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人們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相比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就能意識到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論文就這些問題探討了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環境工程師論文,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事關人們身心健康、破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已經被放在了一個突出的位置。我國傳統的生態管理體制是在傳統土地所有制、自認資源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體制之下建立起來的。國務院保護部在這一監管體制中發揮著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同意將換的職責。這一體制在環境污染行為的處理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對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進行利順德基礎上,對上述部門進行職能重組,可以讓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1.1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失衡
在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的發展環境下,我國已經構建起了以行政監管為主要特征的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1]。在這一體制的實際應用過程中,經濟管理只能與生態環境保護職能之間的失衡問題,對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職能作用得到了削弱。
1.2政府和市場的錯位
在現行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下,政府部門既發揮著行政管理職能,由行使著相關資源資產的運行管理職能。這兩種職能之間的結合,并沒有對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的公益性特征進行強化,國有自然資源的所有者和利用者的資產權益也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1.3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
綜合經濟部門、農林水土部門和環保執法機構是生態環境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者[2]。部門之間的職能重疊問題會讓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行政效率低下的問題。以水資源問題為例,與之有關的職能是水利部門的主要職能。環保部門也行使著與水污染問題有關的監管職能。
2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基本原則
在對現代化的市場體系進行完善的基礎上,對政府的自身職能進行轉變。以大部制改革方向為依托,促進生態保護機制、污染防治機制和自然資源監管機制等機制的合理配置,進而在減少職能交叉的基礎上,提升管理體制的運行效率,是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標。為了在對行政協調成本進行降低的基礎上,對政府職能進行有效轉變,在改革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2.1在國家整體行政體制下推進
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法治政府的構建和簡政放權工作的開展,已經讓我國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生態環境體制改革工作的開展,也離不開上述兩種因素的作用。在整體化的行政體制費改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有關部門也需要從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入手,對以“一刀切”為特點是粗放型簡政模式進行有效避免。
2.2遵循生態系統完整性的規律
生態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互相影響的特點。從生態系統的特點入手,構建統一化的監督管理體系,可以讓相關管理體制中存在的職能交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統一化的監督管理機制與各個部門的專業分工管理體制的融合,可以對生態環境綜合管理部門和各個專業部門之間的職責進行有效劃分。
2.3在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對相關的機制進行創新
機制創新對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統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生態環境除了可涉及到空氣、水源、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外,與工業部門和能源部門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體制機制創新的基礎上,對相關的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可以讓生態環境大部制架構的科學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3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方案
3.1基于一體化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框架的大部制方案
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統籌機制為基礎的體制改革,是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4]。環境與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的構建,可以對其氣象、林業、水利等各個部門的日常工作進行有效整合。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資源開發之間額結合,可以讓政府部門內在具體化的自然資源開發問題中,對生態環境的監管職能和保護職能進行有效發揮。從這一部門的職責來看,國土資源部門的地質災害預防只能和地質環境的保護職能可以劃分至這一新的部門之中。農業部門的農業資源保護職能、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城鎮鄉村具體居住環境下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也可以移交給這一新的部門。這樣,新部門除了要對污染防治問題和生態保護措施的實施問題進行有效管理以外,還需要對相關的資產監督管理問題和自然資源產權的保護問題有所關注。
3.2對污染防治監管和生態保護問題進行強化的方案
在生態文明的戰略布局方面,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有關決議中已經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思維。在污染防治體系和生態保護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對陸域范圍的環境保護機制與海洋方面的相關機制進行有效統籌。這就為污染防治體系和生態系統保護機制的一體化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幫助。生態與環境部的構建,成為了構基于一體化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大部制方案中的主要措施。從這一部門的職能來看,它可以對生態環境方面的監督管理功能進行有效強化。國家林業部門的生態保護及相關的監管只能是這一方案實施以后的一大工作重點。在監督職能部門方面對這一只能進行強化,可以讓我國的環境保護執法體系得到有效的完善。因而這一方案的制定了以為全國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3.3現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的改革深化方案
職能分散交叉問題是我國在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的建設過程中所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統一化的監管機制的構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5]。生態保護監管體制、核輻射安全監管體制和污染防治監督體系之間的有機結合,可以為統一化的環境監測預警機制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幫助。獨立框架下的環境執法體制和科學化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建設,是對現有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進行創新的有效措施。環保監管職能的整合,就是其中的一大重要內容。統一框架下的污染防治監管體制和獨立性的環境執法體制的建立,可以讓環境執法體制的實效性得到有效提升,相關的監督機制的構建,可以讓地方政府在這一機制中的職能得到有效發揮。
4結論
從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的現狀來看,在生態環保機制改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利用從簡單到復雜的方式對改革方案進行落實。可以讓政府部門內在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方面的監管職能進行強化。具體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方面的執法監管職能的強化,這一體制在構建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從大部制方案的實施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是未來階段的一個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
[1]蘇利陽.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考[J].科技促進發展,2015,(04):445-448.
[2]王金南,秦昌波,田超,程翠云,蘇潔瓊,蔣洪強.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2015,(05):9-14.
[3]趙玉丹.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08):297.
[4]于海.我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存在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5]李干杰.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J].環境保護,2014,(01):10-14.
作者:黃忠平 單位:江蘇科易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雜志是由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和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聯合主辦的集學術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環境科技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 32-1418/X,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6-200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