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強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標準抗凝治療)與對照組(低抗凝治療),各40例。比較兩組心功能(CBNP、LAD、LVEF)、C反應蛋白(CRP)濃度、血脂水平、治療效果與不良事件。結果:治療前兩組心功能與CRP濃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BNP、LAD、CRP、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均較對照組低,高密度脂蛋白、LVEF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患者采用標準抗凝治療能改善心功能且降低CRP濃度,改善血脂指標,提高治療效果且避免不良事件,值得借鑒。
【關鍵詞】 不同強度抗凝; 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 治療效果
《東方食療與保健》OrientalDiet-TherapyandHealthCare(月刊)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份以介紹藥膳食療內容為主的科普性期刊,它填補了我國藥膳食療刊物的空白。
高齡人群中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是慢性房顫,主要在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非瓣膜病慢性房顫發病率達19.7%,患者心房搏動較快且無序,心臟出現波狀折返型電活動導致心房顫動頻率達350次/min,機體心房收縮能力降低導致血液淤積在右心房部位,最終形成血栓,早期若治療不及時會造成患者發生外周動脈栓塞或缺血性腦卒中等并發癥,直接威脅生命健康[1]。
隨著現代醫療事業發展,臨床治療該病癥患者以華法林藥物為主,其能改善心功能與血脂,但選擇標準強度抗凝還是低強度抗凝目前仍存在很大爭議,因此根據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給予合理治療手段具有重要意義,充分發揮抗凝效果,達到遠期療效目的,具可行性與時效性[2-3]。為分析不同強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治療中的效果,選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符合非瓣膜病慢性房顫的診斷標準[4];CHA2DS2-VASc評分2分或2分以上,研究對象年齡60歲以上;經動態心電圖檢查顯示房顫持續時間在48 h以上;心功能屬于Ⅰ~Ⅲ級;血常規與肝功能檢查正常;血肌酐清除率不低于2.4 mmol/min。
排除標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近半年內存在顱內出血或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活動性出血或惡性腫瘤;既往存在消化性潰瘍病史或出血性腦卒中史;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研究藥物過敏或抗凝禁忌證;精神異常或溝通障礙;治療依從性較差。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標準抗凝治療)與對照組(低抗凝治療),各40例。此次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研究對象維持1年的疾病隨訪,對照組給予低抗凝治療,治療前測定國際標準化比率值(控制在1.5~2.0),華法林(生產廠家:Orion Corporation Orion Pharma,批準文號:進口證號H20171095)口服,3次/d,1.5 mg/次,利用國際標準化比率值調整華法林劑量[5-6],每次調整單位為0.5 mg,根據疾病恢復程度合理做出調整。觀察組給予標準抗凝治療,治療前測定國際標準化比率值(控制在2.0~2.5),口服華法林1.5~5.0 mg/次,每日服用1次即可,持續服藥3 d后測定1次比率,后續每周檢測1次,逐漸過渡至每月1次,直到持續至研究結束[7-8]。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3.1 心功能 給予兩組外周血樣與心臟彩超檢查[9],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正常參考范圍55%~80%)、B型尿鈉肽(BNP,正常參考范圍低于300 pg/mL)與冠狀動脈左前降支(LAD,管腔狹窄程度:輕度<50%;中度50%~70%;重度75%以上)水平,LVEF、BNP與LAD指標越低說明心功能改善越好,同時測定患者C反應蛋白濃度(CRP,正常參考范圍1~5 μg/L)。
1.3.2 血脂水平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企業:濟南漢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HF240-300)測定總膽固醇(正常參考值5.23~5.69 mmol/L)、甘油三酯(正常參考值0.56~1.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參考值3.12 mmol/L以下)與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以上)水平,選擇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3 mL測定,主要測定血漿中所含脂類,利用血脂生化檢測試劑盒(生產廠家:上海透景診斷科技有限公司)展開檢測流程,為患者診療提供重要依據[10]。
1.3.3 治療效果 顯效:胸悶或疲勞感等不適癥狀消失,各體征維持正常范圍,并未發生嚴重并發癥,能夠自由活動;好轉:不適癥狀明顯改善,各體征基本維持在正常范圍,并未發生嚴重并發癥,基本能自由活動;無效:與上述條件不符且發生嚴重并發癥[11]。總有效=顯效+好轉。
1.3.4 不良事件 出院前1 d統計兩組發生腦栓塞(經CT檢查確診)、左房血栓(經食道超聲檢查確診)、外周動脈栓塞(腸系膜動脈造影檢查)與嚴重出血(住院治療期間輸血量達400 mL以上)的例數[1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61~84歲,平均(79.82±2.51)歲;觀察時間4個月~1年,平均(10.12±1.24)個月;體質量指數19~25 kg/m2,平均(23.21±1.04)kg/m2。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62~86歲,平均(79.91±2.43)歲;觀察時間5個月~1年,平均(10.28±1.13)個月;體質量指數21~26 kg/m2,平均(23.45±1.12)kg/m2。兩組性別、年齡、觀察時間與體質量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心功能與CRP濃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功能與CRP濃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NP、LAD與CRP濃度均較對照組低,LVEF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較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913 9,P=0.047 8<0.05)。
2.5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500 6,P=0.033 8<0.05),見表4。
3 討論
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是臨床常見的心臟疾病,也是缺血性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患者年齡增加則患病率升高,病情發展至晚期表現出心房淤血、左心房血栓與心房收縮功能下降等不適癥狀,導致機體血液循環發生異常[13-14],患者發生功能障礙造成死亡率增加,因此根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給予藥物治療很重要。諸多研究報道,華法林治療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患者能提高療效,其屬于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藥物,具有抗凝效果顯著或價格優惠等特點,對微生物K在肝臟細胞內合成凝血因子的活性產生抑制,以肝臟微粒體內的羧基化酶為基點將谷氨酸轉換成羧基氨酸,結合鈣離子充分發揮抗凝效果,快速穩定患者病情[15-17]。但臨床對低抗凝與標準抗凝治療存在較大爭議,根據身體素質給予標準抗凝治療措施能降低死亡風險,避免機體發生血栓事件或者出血事件,以良好的國際標準化比率值為基點促進疾病早期康復,具有時效性[18-19]。
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心功能與CR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NP、LAD與CRP濃度均低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給予該病癥患者標準抗凝治療時維持2.0~2.5比率值能避免機體發生缺血性腦卒中或出血等并發癥,CRP濃度與缺血性腦卒中有直接關系,該指標降低能降低血栓風險,早期預防血栓栓塞形成,促進機體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與趙瑞驊等[20]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患者采用標準抗凝治療能改善心功能且降低CRP濃度,改善血脂指標,提高治療效果且避免不良事件,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吳昊,畢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合并缺血性腦血管病住院患者抗凝治療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7,34(2):86-90.
[2]葉貞發,葉齊饒,賴心味.不同強度華法林抗凝對老年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長期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9):55-58.
[3]高東爽.高齡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顫動不同強度抗凝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7):108-109.
[4]李夢夢,劉嘉鵬,李景業,等.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多重用藥影響因素及對抗凝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9,14(1):1-5.
[5]冉華,何藝,王正中,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顫復律和長期抗凝治療的新型社區干預策略評估[J].四川醫學,2018,39(12):1350-1355.
[6]魯潔,黃曉紅,郭穎,等.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應用達比加群酯抗凝治療的觀察研究[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18,18(5):2621-2625.
[7]武云濤,姚璐,田國祥,等.利伐沙班在高齡老年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9):1066-1068.
[8]李琚平.老年非瓣膜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的可行性及抗凝強度的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2):171-172.
[9]張劍.達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顫患者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37(3):271-273.
[10]孫穎.不同強度抗凝療法治療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顫療效對比[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7,16(6):832,83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