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鈣片的處方工藝。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設計,以相似因子為評價指標,對風險評估確定的高風險因素羥丙纖維素用量、交聯羧甲纖維素鈉用量、包衣增重和聚山梨酯80用量進行考察,確定阿托伐他汀鈣片的最佳處方工藝條件,并對優化的試驗結果考察其體外溶出。結果:最優用量為:羥丙纖維素2%、交聯羧甲纖維素鈉6%、聚山梨酯800.4%和包衣增重3%(2%~4%均可);體外溶出結果表明,四種溶出介質中f2因子均大于50,溶出行為與原研藥相似。結論:制備的阿托伐他汀鈣片具有較理想的溶出行為,有進一步開發的價值。
本文源自中國藥劑學雜志,2020,18(04):212-217.《中國藥劑學雜志》(網絡版)(雙月刊)創刊于2003年,是由沈陽藥科大學主辦的學術性科技期刊,主要報道藥劑學的新科技動態和科研成果。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由美國華納蘭伯特公司(現屬于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原研,1997年獲美國FDA批準上市,商品名Lipitor(立普妥),是一種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類調血脂藥,用于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和冠心病。阿托伐他汀與同類降血脂藥相比具有更強的降脂作用、更少的不良反應和較好的患者依從性,是全球最暢銷藥物之一,在世界調血脂藥物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
阿托伐他汀鈣原料藥極微溶于水,如何提高溶出度且與原研藥體外溶出相似是最大難點。本文作者通過對處方變量的風險評估確定影響溶出的高風險因素,采用正交試驗設計和方差分析,篩選出最優處方。
1、儀器與材料
HLSH2-6A濕法混合制粒機(中航工業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AR402多功能制粒包衣機(德國艾維卡公司),3GFG100實驗室沸騰干燥機(張家港市榮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DP30A單沖壓片機(北京國藥龍立科技有限公司),HS153快速水分測定儀(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YD-1片劑硬度測試儀(天津國銘醫藥設備有限公司),FT-2000AE脆碎度測試儀、RC8MD溶出試驗儀(天津市天大天發科技有限公司),TU-190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LC-2010CHT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LHU-212恒溫恒濕箱(上海愛斯佩克環境儀器有限公司)。
阿托伐他汀鈣(浙江新東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31001),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輝瑞制藥(大連)有限公司,批號149210K),乳糖(上海華茂藥業有限公司),微晶纖維素(常熟市藥用輔料有限公司),碳酸鈣(上海諾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羥丙纖維素(日本曹達株式會社),交聯羧甲纖維素鈉(FMCBioPolymer),硬脂酸鎂(安徽山河藥用輔料股份有限公司),聚山梨酯80(美國Fluka公司),歐巴代(上??房蛋录夹g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溶出檢測方法
溶出介質采用pH1.0鹽酸溶液、pH4.5醋酸鹽緩沖液、pH6.8磷酸鹽緩沖液和水4種,配制方法參照《普通口服固體制劑溶出曲線測定與比較指導原則》。
溶出介質體積900mL,槳法,轉速50r·min-1,取溶出續濾液,加溶出介質稀釋制成每1mL含阿托伐他汀10µ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托伐他汀鈣對照品適量,配制成每1mL含阿托伐他汀10µ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41nm波長檢測。
2.2制備工藝
將阿托伐他汀鈣(API)、微晶纖維素(MCC)、乳糖(LAC)、碳酸鈣(CaCO3)、交聯羧甲纖維素鈉(CCNa)和羥丙纖維素(HPC)混合均勻,聚山梨酯80(T-80)加入適量純化水中配制成潤濕劑,加入混勻的物料中制軟材,850μm混勻搖擺制粒,60℃流化干燥,1000μm整粒,外加硬脂酸鎂(MS)混合均勻壓片,素片采用歐巴代(Opadry)加純化水配制的固含量12%的包衣液包衣,即得。
2.3處方因素風險評估
通過對產品特性的分析,確定含量、含量均勻度、溶出度和有關物質為可能受處方影響的關鍵質量屬性(criticalqualityattribute,CQAs),進而對處方變量進行了風險評估,結果見表1。
表1阿托伐他汀鈣片處方變量風險分析
風險評估是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產品特性綜合得出的結論,依據如下:
CaCO3用量:CaCO3在本品處方中用作穩定劑,為處方提供堿性環境,有利于原料藥的穩定。CaCO3用量直接關系到有關物質水平及產品的穩定性,屬于高風險因素。
填充劑比例:本品的填充劑為MCC和LAC,二者的比例對處方的可壓性具有一定影響,對其他CQAs均為低風險因素。
HPC用量:HPC在本品中用作黏合劑,其用量對于濕法所制顆粒的結實程度和最終產品的溶出具有明顯的影響,屬于高風險因素。
CCNa用量:CCNa在本品中用作崩解劑,崩解劑通常對溶出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屬于高風險因素。
包衣增重:本品的原料藥具有苦味,太低的包衣增重無法掩蓋苦味,會造成使用者依從性問題,而過高的包衣增重則會影響溶出速度,特別是開始階段的溶出速度。因此包衣增重對于溶出屬于高風險因素。
MS用量:過量的MS或過長的混合時間可能引起過潤滑從而導致溶出變慢。本品處方中原料藥比例僅7%,輔料占比較高,這使制得的顆粒性質良好,不易黏沖,MS較低的用量即可滿足壓片要求,因此MS用量對于各CQAs均為低風險因素。
T-80用量:T-80屬于表面活性劑,其在本品中用于增加原料藥的潤濕性,提高溶出,因此對溶出屬于高風險因素。
通過風險評估,確定HPC用量、CCNa用量、包衣增重和T-80用量為影響溶出的高風險因素,設計正交試驗篩選以上四因素的最佳用量。
2.4正交試驗篩選最優處方
以溶出曲線相似因子(f2因子)為試驗指標,HPC用量、CCNa用量、包衣增重和T-80用量為試驗因素,分別選取3個水平,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2。
表2因素水平表
本試驗考察的四個擬定因素均為影響溶出f2因子的處方變量,不存在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因此選擇L9(34)正交表安排試驗。為了更好地估計試驗誤差,重復試驗兩次,隨機區組設計。正交試驗方案及試驗結果見表3。
表3正交試驗結果
對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表見表4。
表4正交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
結果表明,A、B、D三因素對溶出f2因子有高度顯著影響,C因素對f2因子影響不顯著,兩次重復試驗間差異不顯著,試驗誤差不顯著,說明試驗精度好,試驗結論可靠。通過比較各因素水平Tij值,可確定因素作用的主次順序為B>A>D>C,最佳方案為A1B3C2D2(C因素的三個水平無顯著差異,均可),即HPC用量2%、CCNa用量6%、T-80用量0.4%,包衣增重3%(范圍2%~4%均可)。
2.5體外溶出曲線對比
采用優選的處方按“2.2”條制備樣品,按“2.1”條測定pH1.0鹽酸溶液、pH4.5醋酸鹽緩沖液、pH6.8磷酸鹽緩沖液和水四種溶出介質中的溶出曲線,計算自研樣品在各介質中與原研藥品的相似因子(f2因子)。相似因子計算結果見表5,溶出曲線對比圖見圖1。
表5f2因子結果
圖1自制制劑與參比制劑溶出曲線(A圖:pH1.0介質;B圖:pH4.5介質;C圖:pH6.8介質;D圖:水介質)
由圖1可見,自研樣品與原研藥品在pH1.0鹽酸溶液、pH4.5醋酸鹽緩沖液、pH6.8磷酸鹽緩沖液和水4種介質中溶出趨勢一致,f2因子均大于50,表明自研樣品與原研藥品具有相似的體外溶出行為。
3、討論
主要運用正交試驗設計法對阿托伐他汀鈣片進行處方篩選研究。在正交試驗設計中,因素、水平的選擇以及試驗指標的確定決定著正交試驗成功與否。本文中各因素和水平主要是基于對產品的性質和各輔料性質的理解,通過對處方變量的風險評估來確定,如本品原料藥水溶性差,原研藥品溶出情況是迅速崩散快速溶出,故將崩解劑交聯羧甲纖維素鈉用量確定為高風險因素,將其高水平設為常規用量范圍(1%~6%)的上限;再如本品工藝為濕法制粒,黏合劑將使所制顆粒更結實,有利于后續流化干燥保持顆粒的完整,并為片劑提供良好的硬度和脆碎度,但其用量會對崩解和溶出產生不利影響,故將粘合劑羥丙纖維素用量確定為高風險因素,將其水平設為常規用量范圍(2%~5%)的較低水平;本品原料藥疏水性強,吐溫80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原料藥的接觸角,更好的潤濕,提高溶出速度。
正交試驗的結果分析采用極差分析時,無法估計試驗誤差,準確性不高,因此采用方差分析彌補該缺陷。在進行方差分析時,要用誤差偏差平方和SSe及其自由度dfe,因此為進行方差分析,所選正交表應留出一定空列,當無空列時,應進行重復試驗,以估計試驗誤差。本試驗中四個擬定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故采用了L9(34)正交表安排試驗,由于無空列,因此安排了二次重復試驗。誤差自由度一般不應小于2,dfe很小,F檢驗靈敏度很低,有時即使因素對試驗指標有影響,用F檢驗也判斷不出來。本試驗在進行重復試驗后,dfe達到8,提高了誤差檢驗的靈敏度,得出的試驗結論更可靠。
篩選確定的最優處方工藝制備的樣品,經多條溶出曲線相似性評價(f2因子法),自研制劑與原研制劑具有相似的體外溶出行為,驗證了處方工藝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結果具有產業化開發的應用價值,但是生物利用度等其他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思齊,楊悅.立普妥的專利保護策略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4,23(9):989-993.
[3]普通口服固體制劑溶出曲線測定與比較指導原則[S].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6.
[4]張寧.普通口服固體制劑溶出度試驗研究中需關注的問題[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22):2607-2610.
[5]謝沐風.解讀“口服固體制劑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技術手段——多條溶出曲線”[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3,44(4):411-414.
[6]唐佳麗,徐章韜.正交試驗中的極差分析與方差分析[J].中學數學,2017(9):31-34.
[7]陳宗禮,陳昱宇.基于MicrosoftExcel表的有重復正交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2(4):92-96,10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