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玲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運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宣教),各60例。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6.67%)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血糖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后,能夠提高護理效果,有效控制患者血糖。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這一慢性疾病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將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1-2]。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容易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各種負性情緒,例如焦慮、抑郁等,使患者的病情狀況不斷加重,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選擇該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為提高疾病治療效果,除了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治療以外,還需要積極探究全面的護理干預方法[3-4]。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0例。兩組男女之比分別為36:24、38:22;兩組年齡分別為(55.18±6.58)歲、(56.16±7.16)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內容如下。
1.2.1 飲食干預 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在短時間以內,攝入碳水化合物不會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應當按照患者具體狀況,對碳水化合物進行合理攝入,一般情況下為每天200~400 g,在搭配食物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對類型多樣的碳水化合物食品進行有效選擇。并且囑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和活動,以便消耗掉多余的糖分,避免血糖升高情況發生。此外,攝入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進機體有效吸收胰島素,從而有利于機體充分利用葡萄糖。
1.2.2 心理護理干預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會長期遭受疾病的困擾。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密切觀察,使其治療信心不斷提高,從而促進疾病迅速恢復。同時學會換位思考,糖尿病患者具有較長的病程時間,長時間的治療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情緒。負性情緒的出現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狀況,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做到換位思考,對患者存在的難處主動了解,給予患者一定的關心,利用交流、觀察及想象等方式,對患者的情緒波動進行充分感知,實現與患者同步,從而將共情的目的達到。
1.2.3 運動指導 為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需要指導患者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適當運動能夠促進患者的體重減輕,促進胰島素敏感性有效提高,使患者的脂代謝紊亂和血糖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能夠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壓力減輕,有利于患者在疾病治療中保持心情舒暢。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堅持個性化、經常性和適量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慢跑及散步等,盡量選擇在餐后1~2 h運動,運動時間一般為20~30 min,避免患者出現低血糖情況,同時在運動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足部出現皮膚擦傷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血糖水平恢復正常時為顯效;血糖水平明顯改善,然而依舊高于正常水平時為有效;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病情沒有得到改善時為無效[5-6]。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效果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血糖水平情況,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關鍵在于對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使機體代謝紊亂情況得到糾正,將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消除,使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提高。臨床護理人員對患者疾病承擔治療任務的同時,為促進患者疾病迅速恢復,還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7-8]。
相關研究顯示,臨床護理路徑的作用十分顯著,其主要包括:臨床路徑能夠將有效的護理指導全面提供,促進醫療護理品質不斷提高。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使循證護理理念得到全面體現,將整體護理理念充分融合,有效落實心理護理項目和以人為本的原理。醫護人員同自身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將完成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制定出來,不僅能夠充實護理人員,還可以提高護理質量,促進不良事件的發生明顯減少。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更加具體化、規范化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根據護理路徑圖表進行,可以更加具體化和規范化健康教育。在對和藥物有關的相關知識向患者講解以后,能夠促進患者實現對相關知識的全面了解,促進患者的緊張感消除,有利于其積極配合相關工作[9-10]。
該文經研究顯示,護理效果方面,觀察組(96.67%)較對照組(83.33%)高(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后,可以使護理效果提高,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參考文獻]
[1] 龔興平,陳蓮花,王洪梅,等.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化管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飲食保健,2018,5(42):267-268.
[2] 田甜,沈赟.臨床護理路徑在門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5):196,198.
[3] 顧娟,賈玉梅.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化管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16(6下旬刊):134-135,136.
[4] 張紅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9):180-181.
[5] 胡成青.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6(9上旬刊):147-149.
[6] 劉莎莎,孫征,周立新,等.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健康大視野,2018(17):160.
[7] 李會珍,宋星鳳,鐘寶珠,等.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7):161-163.
[8] 李素拉,梁雯.臨床護理路徑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10):1232-1233.
[9] 薛燕.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224-225.
[10] 萬蜀君.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護理中的效果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0):123-124.
推薦閱讀:醫學生如何在專碩期間發表論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