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中國免疫學》發表的一篇醫學論文,報道我國免疫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學科間工作經驗,介紹國內外免疫學科發展動態,推動我國免疫學科研、教學事業的發展。主要欄目設置有分子與細胞免疫學、遺傳免疫學、腫瘤免疫學、抗感染免疫學、中醫中藥與免疫、移植免疫學,生殖免疫學、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獸醫免疫學、臨床免疫學、免疫學技術與方法、教學園地、述評、專題綜述等,跟蹤國內外免疫學研究的重點、熱點、前沿等課題,組織專題講座等。
摘 要:在傳統醫學領域中,針灸學已成為當今具有全球影響的一門顯學,也是現代自然科學領域所關注、研究和滲透最多的學科,然而,由于其學術理論源自中國古代,針灸理論學說載于古代文本,其表達仍然停留于古代用語,對這種文字語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讀,是今人要了解和運用前人針灸實踐經驗與理性認識的必經之路。理解的程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決定著這門學科的傳承和發展,因而理解古代語言表達的針灸理論就成為現代針灸學研究的主要障礙之一和首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針灸 現代針灸
古代的針刺針《靈樞》記載有九針,過去的針由于制作工藝的原因,不會是現代的針刺針那么細而尖,但是卻與針刀接近,由此想到古代的針刺穴位治療相當于現代的針刀治療陽性點,古代的穴位相當于現代針刀治療的高應力點、壓痛點、瘢痕點、肌腱、韌帶附著點等等。現代的針灸穴位定位應該是總結的過去的大多數軟組織病的高應力點、壓痛點、瘢痕點、肌腱、韌帶附著點,現代的針刀治療點大多數應該就是穴位點,現代的針刺治療就有些失去意義了,或者說收效較小了,因為過去的針應該是指針刀而不是現代的針刺針。
腧穴是構成中醫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現代針灸治療的治療點,關于穴位的發現最常見的說法是“腧穴是人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的治病部位。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當身體某一部位或臟器發生疾病時,在病痛局部砭刺、叩擊、按摩、針刺、火灸,發現可減輕或消除病痛。”(《針灸學》石學敏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1-1 )可見腧穴是人們不斷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定位也是直觀可見的體表標志定位,也就是說隨著體表標志的改變,穴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現代針灸教材所述穴位幾乎全是某一固定點,此為現代針灸的重大錯誤。
這一錯誤的根源是腧穴概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更新概念,也沒有國際認可的深入明確的腧穴定性定量研究成果,究竟什么樣的人體部位才能成為腧穴?這時我們引進了一個誕生不到10年的概念“針刀醫學”。
針刀醫學是將東方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西方醫學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并再創造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醫學理論體系。(《針刀醫學原理》 朱漢章 人民衛生出版社)。而針刀的治療點很多恰恰與針灸的穴位是“同一位置”,但是針刀的治療點選擇并不是依據穴位的定位,而是以針刀治療疾病的理論為基礎定位。(詳見《針刀臨床治療學》吳緒平 張天民 中國醫藥科技)其中多是以中醫整體觀念陰陽平衡觀念為指導結合現代西醫解剖學、力學等為基礎對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等提出新的理論,并以此為指導來定位針刀治療點,這種定點更有定性定量的可操作性和客觀性,而恰恰是這種現代的定點方法所確定的治療點竟然多數會與古代腧穴重合。同時關于針刺用的針,《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于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而由于鍛造技術的進步,現代的針刺針多比古代細而尖,主要是為了減輕針刺的痛苦,并不能證明治療效果有所改善。相比下針刀則更接近于古代的針具,而治療效果有相當的實驗室數據支持由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代針灸只是延續了古代的腧穴定位和腧穴效用,并沒有更新腧穴的概念,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把針具打造的更精細卻沒有想到這樣的針具是否能更好的解決疾病的根本問題。可以說現代針刺是拿著錯誤的工具治療在過去的穴位上而想發揮出過去總結出來的效果。可以說現代針灸是舍本逐末。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