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量表是研究生存質量的工具和尺度,目前在中風病生存質量研究中常用的量表有生存質量指數(qli)、euroqol調查表、疾病影響問卷(sip)、nottingham健康問卷(nhp)、健康測量量表mossf-36、karnofsky操作量表(kpss)、健康質量量表(qwbs)、niemi的中風生存質量研究量表、frenchay活動指數(fai)等10余種,其中后二者為中風專用量表。
引言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生存質量(或稱生命質量、生活質量,生命質素等,qualityoflife,qol)的概念引入醫學研究中,尤其近20年來,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的研究引人注目,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將其廣泛應用于臨床試驗、衛生政策的制定、衛生資源效益的評價等〔1〕,主要涉及癌癥、心腦血管病、老年病及其他慢性病生存質量的測評,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狀況評價,臨床治療方案的評價與選擇,預防性干預及保健措施的效果評價,并影響著衛生資源配置與利用的決策等〔2,3〕。
中風病又稱卒中,《內經》有"仆擊"、"大厥"、"薄厥"、"偏枯"、"偏風"、"痱風"、"身偏不用"之稱。張仲景《金匱要略》則專立"中風病篇",對中風病的病機、脈證論述頗詳,且根據臨床證候及病情的輕重將中風分為中經、中絡、中腑、中臟?!吨T病源候論》更是將"中風候"等中風有關內容列為全書篇首,詳論其病因、證候、治法(針灸)及預后。厥后,經過孫思邈、戴思恭、沈金鰲、劉完素、李東垣、李中梓、葉天士、王清任等許多醫家對中風病進行了不斷研究,對中風病病因病機、分類證候、預后方面的認識逐漸深入,治法方藥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 中風病生存質量的測定方法
關于生存質量的測定方法,萬崇華歸納為訪談法、觀察法、主觀報告法、癥狀定式檢查法、標準化量表法5種〔2〕;國外則將中風患者生存質量的測定方法分為數量估計法、配對比較法、目測或圖表類比分級法、分類評分法(或稱量表法)4種〔4〕。目前,生存質量的測定有問卷、訪談、信訪等形式,而問卷是必不可少的,問卷中又以量表法最為常用,尤其是標準化量表評定法是目前國內外廣為采用的方法,鄭良成等〔5〕對腦梗死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調查以及徐曉云等〔6〕對腦梗死患者康復期生存質量進行研究時均采用了標準量表法。但也有采用訪談與信訪者,如黃力平等〔7〕對130例腦卒中患者生活滿意度進行調查時即采用郵寄調查量表和訪談方式相結合;張駿等〔8〕對150例中風患者發病后6~9個月的生存質量進行調查時采用了訪談法。
應注意,量表應由患者自己填寫,即使采用訪談法,亦應讓患者自己作出生存質量與健康的有關判斷,而不宜由他人代理填表。確因病情只能由他人代填時,他人填寫的量表不宜納入患者填寫的自評量表一起統計分析。
2 量表的應用與研究
量表是研究生存質量的工具和尺度,目前在中風病生存質量研究中常用的量表有生存質量指數(qli)、euroqol調查表、疾病影響問卷(sip)、nottingham健康問卷(nhp)、健康測量量表mossf-36、karnofsky操作量表(kpss)、健康質量量表(qwbs)、niemi的中風生存質量研究量表、frenchay活動指數(fai)等10余種,其中后二者為中風專用量表。
蔡亞平等〔9〕在對自然人群中194例腦血管病存活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隨訪時應用了spitzer-qli評分表。鄭良成等〔5〕在對69例腦梗死患者治療后2周和8周生存質量進行比較分析時,亦采用spitzer-qli。高謙等〔10〕認為qli測定腦卒中患者有效,且簡單、易用,患者的完成率高。徐曉云等〔6〕在探討腦梗死患者康復期認知改變與生存質量的危險和保護因素的研究中,使用何成松等編制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量表等。黃力平等〔7〕對腦卒中后長期存活的130例患者生活滿意度進行調查時采用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反應中風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指標,朱冬勝等〔11〕在治療腦出血時,采用bartheindex量表對該指標進行對比觀察。劉朝杰等〔12〕則是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情感平衡量表和社會健康指標對47例腦血管病患者進行了生存質量評價。袁鴻江等〔13〕在對腦卒中后6~9個月與2a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時運用了健康測量量表sf-36(簡短的36條目問卷),并認為sf-36反映的健康維度廣,簡單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可用于評估中風患者的生命質量。李凌江等〔14〕編制了慢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問卷(qoli-cap),包括軀體健康、社會功能、疾病癥狀維度、心理健康4個維度,并評價信度、效度等,認為可用于慢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價。
從以上可見,目前國內使用的中風病的生存質量量表多數為國外翻譯過來的量表,亦有一些量表是國內學者自己制定的,是否得到同行的認可,目前尚無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