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術運動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功舉辦散打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和2008年奧運會預演賽,散打項目已經走向世界。十多年來,為研究和促進散打運動的廣泛開展,武術界和體育醫療界人士對散打項目訓練規律、損傷治療和預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為我國散打健兒在今后的世界大賽上取得驕人戰績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對國內期刊網近十年來的文獻檢索發現,有關散打運動員損傷原因及預防方面的研究報道比較少,損傷是制約我國散打訓練水平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曲綿域在《中國運動創傷學發展歷程》一文中認為,運動創傷學的具體工作除防治運動創傷外,還著重研究運動創傷的發生原因及機理,以改進訓練,提高運動成績[2]。探索散打運動員損傷原因,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對提高散打訓練和比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研究對象
30名安徽省散打隊男性運動員,年齡16—24歲,身高166—197cm,體重48—115kg,體脂百分比10.41—23.63%,從事專業訓練3—8年.其中,世界杯或世界錦標賽冠軍4人,全國錦標賽或冠軍賽冠軍12人,前三名9人,前八名5人。訓練期期間一般體檢未見心、肝、腎等功能異常。
2研究方法
2.1觀察法:對2000年至2010年間的安徽省男子散打運動員進行了為期十年的跟蹤醫療服務和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和治療記錄進行了歸類處理,為本研究提供了原始資料。
2.2調研訪談法:根據運動員損傷的情況,對教練員、運動員和醫療專家進行了走訪,并結合訓練計劃、運動員損傷時的現場背景進行綜合分析。
2.3現場診斷法:運動員損傷后,由隨隊醫生進行現場診斷,確診損傷性質和治療方案,并記錄在案。
3研究結果
3.1訓練前準備活動不充分:由于運動員年齡偏小、對醫療知識的缺乏和對損傷的認識不夠清楚等原因,導致運動員片面地認為準備活動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沒有充分把身體各部位充分拉伸、延展,使肌肉等組織處于一種低迷和不協調狀態。當進入高強度的對抗訓練時,難免發生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損傷,甚至造成骨骼的斷裂。
3.2訓練后整理活動不及時:訓練課一般包括準備活動、主要內容、整理活動三部分。主要內容結束后,運動員的精神、體力等各個組織器官都處于相對疲勞狀態。如果是高強度對抗課,由于大量乳酸堆積,訓練后肌肉的酸痛、疲勞感是很強烈的,許多運動員希望早早結束休息,再加上教練員要求不嚴,運動員的整理活動往往做得馬馬虎虎,不夠徹底。
運動員對熱水浴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沒有充分的熱水浴放松,肌肉等軟組織疲勞痙攣沒有得到充分放松、恢復,造成各種代謝廢物排泄不徹底,這些代謝產物使身體各種組織處于緊張痙攣狀態進一步加劇,容易造成這些緊張的組織在以后的訓練中損傷。
3.3技術運用不合理:無論在全國比賽,還是在訓練實戰對抗中,總有部分運動員由于自己的技術運用不夠合理造成對自身的傷害,特別表現在拳腿運用中,個別運動員盲目反復運用單個技術動作,不分部位和時機,隨意出動作,得分、得點的意識不強,全憑意氣用事,忘記了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造成局部損傷,不能很好的完成正常的訓練和比賽。
3.4訓練中配對不合理:散打運動是拳、腿、摔隨機組合的高對抗打斗項目,無論是訓練或是比賽都十分激烈,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要求極高,當級別相差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運動員在相互對抗訓練中,由于體重、力量之間的差異,容易造成小級別運動員的損傷。一般情況下,這種損傷是很嚴重的,輕者肌肉、肌腱拉傷挫傷,重者有引起骨折的可能。另外,老運動員和新運動員合練時易造成新運動員的損傷,由于新運動員從事散打項目的訓練時間較短,在技術、力量、意識和自我保護方面都處于弱勢,再加上老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對新運動員保護意識不夠強烈,容易造成新運動員的各種損傷。
3.5訓練課的中后期是損傷高發期:訓練計劃安排不夠合理是常見的訓練問題。一堂課高強度的對抗課,如果安排時間過長,教練員不能很好地控制場上局面,容易造成運動員精神、意識、肌肉的疲勞,從而引起注意力不夠集中,反應減慢,造成運動員的損傷。對這種損傷,運動員和教練員往往感到不可理解,一般把損傷的原因歸結到運動員身上,其實是訓練本身安排不夠科學的問題。
3.6訓練負荷過大:競技體育就是為了取得好成績,需要向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發展。但是,它必須符合人體機能規律,遵循運動訓練的一般規律。有研究發現,散打運動員高強度訓練課后肌酸激酶可升高到350-500U/L[3],從中可見散打訓練對肌纖維的損傷程度。從事對抗性項目的運動,并不意味著每天都需要運動員之間的全力對抗,如果對抗過多,難免會造成不同部位的損傷,積小傷為大傷,影響到以后訓練計劃的順利執行。
4結論與建議
加強損傷防治教育:在運動員中,要廣泛開展對損傷產生機理的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防傷重于治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覺做好訓練前的準備活動和訓練結束后的整理運動,使身體機能有一個逐步恢復,然后又逐步上升到正常的機能狀態的過程。訓練后積極進行熱水浴恢復,把損傷消滅在萌芽狀態,以免造成慢性積累性損傷。
4.1科學安排訓練內容:對于級別差異過大和新老運動員合練造成的損傷,應該避免相差兩個級別及兩個以上級別的運動員相互強力對抗,(除非在特定條件下,為提高小級別運動員特定的對抗能力需要。)新老隊員應該先分開訓練,待新隊員的各種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再合練,以免造成新隊員的損傷。對于訓練計劃安排不夠合理造成的損傷,教研組對訓練計劃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科學安排訓練內容,使基本技術訓練、配合訓練、半對抗訓練、強力對抗訓練有一個合理的比例;使訓練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既能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又能很好的保護運動員,避免造成運動員的損傷。
4.2規范技術動作:對于由于技術運用不夠合理造成的各種損傷,應該加強運動員的基本技術訓練,使技術動作規范化、合理化,捕捉出動作的時機,加強得分得點意識的培養,避免在訓練和比賽中意氣用事,動作不規范造成對自己的傷害。
4.3避免過度疲勞的發生:訓練課的中后期造成的損傷,大多是由于身心疲勞,精力不集中造成的。一方面教練員要合理安排一堂課的訓練內容,另一方面,教練員在中后期要善于調動運動員的激情,使運動員始終處于較高興奮狀態,避免過度疲勞造成的運動損傷就會降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