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酒店管理實訓是他們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酒店管理實訓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實習體驗,但是在實際實訓過程中,卻常常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酒店管理實訓模式落后,往往難以達到預期實習效果。論文圍繞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實訓創新模式開展了分析。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實訓創新
1 引言
如今,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旅游業成為了國民經濟一大支柱性產業,因此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旅游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酒店經濟的發展,外出旅游在酒店住宿方面的消費成為全部旅游消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因此,高校在對旅游管理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酒店管理實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2 酒店管理實訓創新模式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酒店管理模式對于提升旅游酒店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在旅游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酒店管理模式能夠更好地提升酒店的服務水平,創造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旅游管理專業進行酒店管理實訓模式的創新,是非常必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傳統的酒店管理實訓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傳統的酒店管理實訓模式比較固化,其流程大同小異,大概流程如下:首先,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所在學校負責人聯系所要進行實訓的酒店,協商好實訓事宜之后就可以進行實習協議的簽訂,學生的實訓時間通常在三個月到一年之間。在學生酒店實訓的過程中,學生主要由酒店方負責組織和管理,學校老師只負責一定的輔助工作,實訓指導教師提供一定指導即可。學生在酒店實訓期間,實際上與酒店新入員工無異,都會在參加實習培訓之后,進入崗位正式開始工作。但是學生畢竟社會經驗不足,所以實習培訓對于他們來說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另外,由于學生對于崗位不熟悉,專業操作也不熟練,所以常常被安排到那些相對來說對專業技能水平要求比較低的基層崗位上去進行實訓,酒店方面既節省了成本,又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壓力,但是對于實訓生來說,得到的鍛煉是遠遠不夠的。概括來講,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所進行的傳統的酒店管理實訓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1 基層崗位不便于積累管理工作相關經驗
首先,基層工作不便于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實訓酒店安排學生進入基層崗位實習,使他們難以打開比較開闊的視角。酒店實訓主要就是為了使學生們更多地了解與學習酒店管理的相關經驗,基層崗位對技能水平要求比較低,所以其含金量也是比較低的,不便于學生積累酒店管理必須熟知的運營模式、工作規范、客戶交接等知識。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的對口工作應是管理類崗位,其中就包括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識,所以他們實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對酒店的運營體系和管理體系有全面的把握,以便于日后正式上崗時能夠得心應手。顯然,傳統的酒店管理實訓模式沒有給此專業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機會[2]。
2.1.2 實訓中理論與實踐不同步
對于剛進入酒店參與實訓的學生來說,無論是社會經驗、專業知識還是技能水平都還沒有達到正式管理人員的水平,所以既要重視理論經驗的鞏固積累,又要熟練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傳統的酒店管理實訓模式中,學生往往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直接進入到工作崗位,一方面他們沒有實際經驗去處理相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他們可能也無法很快適應較高強度的勞動。工作中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范等,對于參與實訓的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陌生的,因此剛開始他們很容易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雖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之后,能夠更加從容地處理一些工作事物,但是他們很容易在酒店追求廉價勞動力的目的下超負荷工作,而這樣很容易違背實訓的初衷,因為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總結積累實踐經驗和相關理論知識,導致實踐與理論脫節。
2.1.3 崗位變動小導致接觸面較窄
學生在酒店實訓期間,不僅一般被安排在基層崗位,且崗位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變動,有的學生甚至在整個實訓期一直待在同一崗位上。酒店方面出于節省成本和時間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便于管理,一般不會對實訓崗位進行大規模的調整,但如此一來,學生在同一崗位上接觸的人或事都比較少,不便于他們開闊眼界。在固定崗位實訓,學生接觸到的工作內容、管理經驗等都幾乎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難以深入了解其他部門的情況。
推薦閱讀: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