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藝術論文投稿發表了藝術設計類專業專接本課程優化研究,隨著應屆生畢業門檻的提高,高職院校提高學歷的途徑接踵而至,論文分析了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不斷提高專接本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成材率。
關鍵詞:藝術論文投稿,藝術設計,專接本,課程街接
1研究背景
近年來,應屆畢業生就業門檻不斷提高,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專接本”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提升學歷層級的最佳途徑。進而有多種提高學歷的途徑涌現出來,如專接本、專升本和專轉本,權衡學習時間、學習能力和學習費用等因素,多數學生選擇“專接本”。按照《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關于下發“專接本”工作補充意見實施細則的通知》的要求,學生可以從專科第三年開始學習,畢業后一年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取得本科學歷,達到學士學位的相關要求,還可以獲得學士學位。
江蘇省自2008年在普通高校中試行“專接本”教育以來,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專接本”受到社會1}‘泛關注,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為順應學生升學的需要,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于2012年開始開設了由南京藝術學院院承辦的藝術設計專業(平面、環藝方向)“專接本”自考學習項目,2014年又增加了南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方向。經過“專接本”學習,學生具有了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并能從事平面、環藝和產品相關領域的設計工作。學生個人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也得到了培養,進一步提高了就業競爭能力。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的問題,如:課程銜接不夠合理、教學方法落后和學生課堂出勤率低等問題。為使“專接本”工作更有效和長遠地開展,特選取南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為樣本,對其課程銜接、教學優化和教學管理等進行研究。
2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
2.1生源及專業來源
從2015及2016兩屆專接本班分析,生源全部來自于三年制大專生。專業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主,占比均超過60%;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也會選擇工業設計專業來報名學習,占比均超過30%。專業對日率較高,就算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對工業設計專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對專業的知識結構、培養目標和授課教師等信息了然于胸,表1為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學生構成。
2.2學習狀況
根據授課情況及其他任課教師反饋,專接本學生授情況不甚理想,主要體現在課堂出勤率極低、作業完情況差、抄襲現象嚴重和請假學生較多等方面。其實,課成這跟專科高校及專接本學制有很大關系。專接本一般是大二學生第三學期開始報名,此時,實行“2+1”教學模式的專科學生,正面臨著就業壓力。專接本成了學生逃避就業的“救命稻草”,專接本第一學期學生出勤率較高,第二學期隨著學生的就業,出勤率一路下跌,教學效果較差。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來源、專業差別、就業狀況和學習態度等,都會對專接本學生的學習造成較大的影響,除了加強管理,專科到本課的專業課程的科學銜接,也是優化專接本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3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課程設置對比研究
3.1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本科階段課程設置分析
以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接本”2015級工業設計專業(本科段)專業教學進度表為例,本科階段課程類別主要有溝通課程、銜接課程、主干課程和實踐與應用課程,如表2所示。
3.2高職階段工業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分析
根據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教學進度表,專科階段開設的課程與專接本本科階段重合的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英語》、《工業設計史》、《設計材料與工藝》、(Pro/E》和《家具設計》6門,本科階段為了增強學生知識面,而開設的跨專業融合課程《企業形象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和《包裝設計》4門課,專科階段則沒有開設,學生缺乏學習基礎,尤其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訓,兒乎是零基礎。
專科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重技能及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培養面向制造業、設計服務類企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掌握產品造型設計與模型制作方面專業知識,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并具有產品造型設計從業職業資格證書,能從事家居產品、文化用品等產品設計的具有熟練技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本科工業設計則在培養具有一定解決問題能力、有一定動手能力、有一定理論研究能力的復合型產品設計人才,與專科培養目標相比,屬于更高要求。“專接本”工業設計,實際是專科學習技能的提高與升級,在實際授課中,更強調理論技能的培養,重設計研究,強調產品的設計過程的邏輯性,這也是專科生的弱項。“專一本”在人才培養上的差異,造成了學生剛入學時學習無目的,方法不對,有一些吃力。
4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專一本”課程綜合研究
專接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個復雜的教育教學工程,涵蓋教學、管理、就業和后勤保障等領域,需要各部門、各環節無縫配合,才能發揮作用,做到科學銜接。
4.1課程設置銜接
“專一本”課程的脫節,很大一部分原始因素是因為本一專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專科重技能,而本科重理論研究。因此,為了更好地銜接,應該在專科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增加本科階段相關課程及知識點,使學生提前接受本科教學知識點和教學規律。這在實際的教學中,冒然增加本科階段課程是有難度的,也不符合專科教學規律。在專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建議將本科相關課程設置為專業選修課,如《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和《公共設施設計》;將《設計管理》和《設計心理學》設置為專業拓展課,這些課程以介紹為主,不做過多深入訓:解,起到入門的效果。
4.2教學思路的銜接
專科工業設計專業在教學中,多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如建模和渲染軟件的強化,力求學生能設計出一套視覺效果好的產品設計方案。這忽略了產品設計過程中的邏輯性,學生能設計出作品,卻不能說出這么設計的原理,有時候設計過程也不完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設計過程的科學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觀,及設計理論的強化培養。
4.3教學方法的革新
針對學生在外實習的現狀,建議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加強對課堂教學的革新,學生不能來教室學習,教師可以建立網絡課程,利用如藍墨云班課APP授課,將課堂知識上傳到云課堂,學生利用一切課余時間學習,反轉課堂。
4.4教學管理的銜接
專接本學生后兒個學期都在校外實習,這給教學及管理都帶來很大的難題,缺少了督促,學生本身也極易產生學習的惰性。因此,建議對專接本學生獨立分班,成立專門的學生管理團隊,如年級輔導員、班主任;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學生住校,督促學習,這雖然帶來一定的成本,但是學習效果會好很多。
5結語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專接本”課程銜接較差,缺乏獨立設計,學生定位模糊,占用本校資源較大。建議有針對性地成立運維團隊,包括頂層設計、學生管理、教學設計與管理、教師團隊、課程組和“專一本”銜接組,并針對本校學生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專門的設計。以本校工業設計專業“專接本”課程銜接研究為契機,加強專接本系統研究,不斷提高專接本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成材率。
作者:曹百奎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福建藝術》本刊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立足本省,突出地域特點與臺灣一水之隔的地理優勢,關注藝術流變,及時報道藝壇動態、發表藝術新作、藝術評論,滿足讀者欣賞需求,提高讀者審美水平.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