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論文投稿淺析云南花燈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價值
簡要:地方戲曲藝術是流行于某個特定區域的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 藝術論文 投稿:探究云南花燈藝術特征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云南花燈是流行于云南地區
地方戲曲藝術是流行于某個特定區域的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藝術論文投稿:探究云南花燈藝術特征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云南花燈是流行于云南地區的地方傳統戲曲,以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及文化特征聞名遐邇。文章闡述了云南花燈在劇目、唱詞和表演等幾個方面的藝術特征,綜述了其地域性特征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云南花燈;藝術特征;地域性;審美價值
地方戲曲藝術是流行于某個特定區域的藝術形式,以其獨具特色的創作形式和表演特色來表現各個地域的文化特征和風土人情?;羰橇餍杏谒拇?、貴州、云南等地的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戲曲形式,云南花燈則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境內的漢族、漢族和少數民族聚集區等地。云南省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地區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多山且多種少數民族聚居于此,從而造就了云南花燈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特征。
1.云南花燈的藝術特征
傳統戲曲主要是靠演出的劇目、演員唱詞以及演員的舞臺表演等環節來向觀眾呈現戲曲內容?;糇鳛榈胤絺鹘y戲曲也不例外。因此,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探討云南花燈的主要藝術特征。云南花燈劇的劇目較多,主題也較為廣泛;主要扮相不同于其他曲種的老生、老旦等,而是以小丑、小生和小旦為主;劇目主題大多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將人們的日常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搬上舞臺。劇本的主要內容以及演員的唱詞都具有濃烈的云南本土味道。如劇目《探干妹》中唱詞“是哪個呢聲音”、“給(ge)是舅舅”等,都是云南本土方言,意為“是誰的聲音”、“是不是舅舅”。
由于云南地理環境復雜,多種少數民族與漢族長期聚居,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都不盡相同,從而造就了云南花燈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支系繁多。有昆明、呈貢花燈,玉溪花燈,彌渡花燈,楚雄、祿豐花燈、建水花燈等,各個地方的花燈無論是唱詞還是念白都充分包含了當地的民族特色。云南花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有歌有舞、歌舞相伴?;舯硌堇锏纳矶味际菍⑸眢w彎曲成“S”,上身和腰部、胯部做相反的有規律的擺動,也就是所謂 “崴”,“崴”在花燈表演中占有重要位置。除了崴的動作,花燈中還包有其他多種動作,如白族霸王鞭、燈籠舞等。云南花燈的音樂也是別具特色,主要表現在花燈音樂的曲調種類繁多。這些曲調要么是從本民族或當地的民族音樂中“借”來,要么是從別的地區甚至外省市移植而來,再結合當地的語言、風俗習慣等加以改進,形成有特色的花燈藝術。云南花燈所使用的樂器主要以管弦類樂器為主,如笛子、三弦、胡琴等,后來又加入了琵琶民族樂器,使花燈音樂更有民族韻味。
2.云南花燈的地域特征
云南花燈幾乎覆蓋了整個云南省,在地域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楊友明提出云南花燈具有“大開放,小封閉”的特點,并從稱謂上的地域性、音樂上的地域性、劇目上的地域性、組臺演出等幾個方面對“小封閉”現象做了研究。
(一) 稱謂上的地域性
云南花燈的名稱都是以地名或民族命名,然后再加上“花燈”二字,如上文提到的昆明花燈、楚雄花燈、彌渡花燈、嵩明花燈等,這種命名方式不僅在地域上對云南花燈加以區別和分類,而且包含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
(二)音樂上的地域性
音樂上的地域性是云南花燈地域性特征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云南花燈的唱腔音樂一般都自成體系,形成自己的當地特色。譬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多個縣市都是漢族和彝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因此當地的花燈音樂都帶有本地少數民族的韻味。如建水市是漢族彝族雜居,因此建水花燈都帶有彝族的腔調,因此又稱為彝族花燈。
(三)劇目上的地域性
在云南省內,山地較多,交通便利程度相對較低,再加上上個世紀的通訊和媒體尚不是很發達,因此,各地花燈演出團體的交流都甚少,基本上都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進行演出活動,因此,地域性特征愈加明顯。再者,花燈劇目移植古典名著和其他優秀劇目比較多,在不同地域移植和傳播過程中隨即出現了地域性差異。
(四)組臺演出的地域性
云南花燈藝術曾出現過和其他藝術形式同臺演出。如在歷史上,職業藝人為社會環境所迫,講滇劇和花燈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同時在舞臺上進行演出。時至今日,云南景東、鎮沅等地經?;糁械囊环N“耍戲”和當地的殺戲同臺演出,人們稱之為“混合班”。
3.云南花燈的審美價值
云南花燈和其他傳統戲曲一樣,都是通過演員的扮相以及舞臺表演、舞美及唱腔設計、舞臺場景布置等手段將戲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生動的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在欣賞戲劇“美”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感受美、領悟“美”,在戲曲情景里尋找生活場景,最終達到戲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云南花燈具有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形式美、概括提煉人生的生活美以及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風俗美。
云南花燈作為傳統戲曲藝術,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同時也能使觀眾的感情和靈魂得到凈化,其所產生的美育效果和感染力對于提高公眾思想及覺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者黃富曾對花燈進行研究時認為花燈的審美價值是多方面的,不僅能愉悅身心,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并且認為這些作用是相互包容、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宋子龍,張宏偉.論云南花燈的藝術特征及在高校傳播的意義[J].大舞臺,2013,(3):253-254.
[2]李昆生.《云南藝術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方倫裕,蘇天祥.《花燈舞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王群.《云南花燈音樂的淵源及其衍變》[J].民族藝術研究1991(2).
[5]黃清林.云南花燈歌舞概述[J].民族音樂, 2009, (3): 39-40.
[6]楊友明.云南花燈的地域性特征[J].民族藝術研究,1993,(3):24-28.
[7]黃富.云南花燈的審美教育功能[J].民族藝術研究,2000,(6):17-22.
藝術期刊推薦:
《音樂大觀》以思想創新、專業整合發展而成為音樂刊物中旗幟,是熱愛音樂藝術、研究音樂人員的必備之選。以藝術傳播、文化交流為辦刊理念,深受音樂、藝術界和愛好者們的喜愛與熱衷。從早期名為《山東歌聲》、《音樂小雜志》的單一內容選登,過度到今天《音樂大觀》內容多元化的音樂藝術雜志,涵蓋中外音樂藝術理論研究、創作、表演、教育等音樂藝術領域的各門類,有專家的精辟論述,也有大眾的率真感言,有音樂家的創作心聲,也有明星的成長歷程,有藝術家們經久不衰的老歌,也有新生代的新人新曲,還有眾多愛好者的精良作品,我們的宗旨在于為廣大愛好音樂藝術讀者(專家、學者、科研人員、教師、演藝人員、中青年等)提供一個學術交流、自我展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