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的到來,傳統農村養老模式已經滿足不了養老需求。養老問題也是我國現在每個社會群體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本文是一篇社科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農戶視角下新農保滿意度研究。
【摘要】參保農戶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下稱“新農保”)的滿意度影響著新農保政策的實施效果,對新農保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模式的背景入手,將顧客滿意度理論引入到對新農保滿意度的研究中,以陜西省11個地市調查數據為依據,以農民對新農保的主觀滿意度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因子分析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出3個公共因子,設計出新農保滿意度模型,并對陜西省11個地市的新農保滿意度進行排名。
【關鍵詞】新農保,滿意度,因子分析
一、文獻回顧
陜西省政府于2009年9月印發《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實施意見》,對新農保開展試點工作作出了具體規定,如今新農保在全省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戶是直接受益對象,因此農戶對政策效果的評價也應該是最客觀和真實的,本文就將以農戶視角對陜西省新農保滿意度進行研究,以期發現陜西省11地市的新農保滿意度情況等。柳青瑞等(2012)通過對20省市的農戶進行調查,綜合分析選出新農保了解程度、個人賬戶了解程度、新農保信任程度、財政補貼信心、參保意愿強烈程度等9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最后表明政策信任程度、政策了解程度和繳費給付水平三個公因子對新農保滿意度影響較大[2]。有關新農保影響因素的研究,黃碧丹(2012)運用Logist回歸模型分析農戶參保的影響因素表明,農戶的年齡、健康狀況、兒女數、土地擁有數、不確定因素和新農保的制度設計等因素是影響新農保的因素,并結合廈門市的具體情況提出建議對策[3]。國外的養老保險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4]:一是老年人的照顧方面。焦點在于誰是責任主體,一種觀點認為家庭應該承擔贍養責任,家庭成員供給老年人的生活資料;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是養老的主要擔負者[5],RoberE.Kane的《有關照顧和支持老年人問題的國家政策比較》中闡述了政府為主要責任者的思想。本文以農民對新農保的態度為研究對象,主要針對陜西省陜北、關中、陜南三部分進行數據收集,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新農保影響因素的次序性分析,對新農保的滿意度作出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二、數據來源和滿意度指標選取
(一)數據來源
本文的樣本數據來源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公共事業管理調查小組2014年1月所進行的《陜西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戶問卷》調研活動,采取入戶問卷調查的形式,抽樣方法采取多級整群抽樣。首先,在陜西省每個市選取1-2個縣;然后在每個縣抽取1個村。如延安市是黃陵縣七豐村,榆林市是米脂縣郭家溝和府谷縣徐家灣,渭南市是大荔縣新興村,咸陽市是三原縣羅李村。經實地走訪陜西省10市、區的農村新農保覆蓋地;最后,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每個村選取30戶農戶開展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53份,獲得有效問卷528份,有效率為88%。樣本的具體描述見表1。
(二)新農保滿意度的指標選取
本次研究的理論依據采取的是顧客滿意度理論--ACSI模型。顧客滿意度是顧客消費后對消費對象和消費過程的一種個性、主觀的情感反映,是顧客滿意水平的量化指標。而新農保滿意度是農民對新農保政策的一個主觀情感反映,亦能用調查的多個觀測變量進行反映,因此該理論可用來新農保滿意度的研究。文本擬選擇新農保滿意度為因變量,指農戶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偏好程度,滿意賦值為“1”,不滿意賦值為為“0”。根據ACSI模型,農民對新農保的滿意程度因素可以分為農民期望、感知質量和感知價值(表1)。在具體操作中,在被調查者個人基本情況、參加新農保情況、對新農保評價以及風險偏好等20項原始變量中,根據相關變量的相關性進行分組嘗試,進行淘汰,選擇最適合的變量進行因子分析。根據特征值大于1提取的公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進行篩選、提取的公因子數目在三個以內為原則,最后選取的自變量有:新農保政策滿足需求、新農保的補貼標準、新農保的待遇水平、繳費年限15年的設定、按年繳納保費的制度、新農保捆綁的制度、經辦人員的服務、政策宣傳工作[6]。
三、新農保滿意度的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的適用性檢測
在因子分析前需要對其進行適用性檢驗,可以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檢驗或者KMO檢驗。根據結果顯示,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648.462,對應的概率p值為0.00,KMO值為0.700,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7]。
(二)公因子提取
對7個變量進行主成分分析法,通過計算得知前三個公因子的累積方差達到68.909%,一般認為累積方差達到60%就可視為提取出主成分,本文中新農保滿意度模型中可以提取出三個公因子。在選取變量之后,由因子載荷矩陣的分析得知公因子的含義模糊不清,要用方差最大正旋轉法對公因子進行旋轉得到因子旋轉載荷矩陣(見下表)。“方差最大”就使各個變量在任一因子上的載荷都向高和低兩極分化,從而使各個因子的實際意義更明確,更易于解釋。經過對因子進行旋轉,得到三個公因子,對公因子進行命名,就是要提取所選因子的共同因素。X1、X2和X3都是有關新農保政策,而對繳費年限、繳費時期的評價間接體現出農戶對新農保政策的信任程度,因此可以命名為“政策信任”;X6和X7是新農保實施過程中直接的展現形式,呈現在農戶面前的形式,農戶也就可以根據這些形式來切身體會新農保的質量,因此可以命名為“感知質量”;X4和X5新農保政策的另一個展現形式,而這兩個也正好顧及到農戶的參保意愿,每月55元的養老金發放,農戶是否會感到滿意以及新農保捆綁式的繳費政策農戶是否愿意,這兩項都體現農戶的意愿,因此用“農戶意愿“來命名比較恰當。
(三)新農保滿意度測量模型及分分析
在提取公因子之后,要計算尺因子得分,然后再根據權重得出滿意度測量模型[8]。
四、陜西省新農保滿意度排序
根據以上新農保綜合滿意模型,結合之前的因子得分,可以算出每個市的總得分,進而可以進行排名,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陜西省各市在新農保滿意度方面的綜合排名順序,延安市、渭南市和銅川市位列三甲,而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的排名比較靠后;綜合各市的經濟實力而言,此排名與各市的經濟排名并不一致,說明新農保的滿意度并不僅僅關乎經濟實力;從此次新農保研究出發,在新農保滿意度綜合模型中,公因子“對政策的信任程度”一項所占比重最大,對結果的影響也是最大的,第一公因子分值比較大的在最后結果中也得到了相應體現,例如延安市、渭南市,第一公因子比較小的相應的結果也小,例如商洛市。也間接反映出渭南市、延安市整體對新農保的政策比較信任,覺得15年的繳費年限合理并可以接受,按年繳費也是比較理想的繳費方式,而商洛市整體對新農保政策信任程度較低。延安市應參保902985人,已參保848372人,占應參保人數的93.95%,高于全省72.5%的參保率;收繳養老保險費8507.81萬元,與結果所示相呼應。第二公因子為“感知質量——對政策的執行認可度”,表中可以看出,寶雞市和渭南市整體得分較高,說明這兩地在經辦人員服務和政策宣傳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而安康市和商洛市在這兩個方面則需要改進。寶雞作為全國新農保的第一個城市試點,為新農保全國推廣摸索出經驗,創出“寶雞模式”,在推行過程中,得到寶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部門的認可,并在陜西日報上進行報道,社會反響熱烈,宣傳服務到位,聯合郵政儲蓄,以誠摯的態度贏得好評。渭南桑樹坪鎮四舉措穩抓新農保征繳工作,一是狠抓宣傳員,通過召開基層黨員干部會、群眾會、院落會、懸掛橫幅、刷寫宣傳標語、印發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新農保政策和業務經辦知識,促進新農保基礎,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二是上門征繳,采取村干部包聯、業務經辦工作人員扎點辦公、上門征繳等好多靈活征繳方式。三是規范工作程序,四是加強基金管理。桑樹坪鎮新農保知曉率達到98%以上,充分顯示出該地區宣傳工作做得到位,從桑樹坪鎮的新農保宣傳也可以顯示出得分較高的渭南市的整體水平。而安康市和商洛市都在陜南,這里經濟比較不發達,分布著諸多國家級貧困縣,這對新農保的政策宣傳等經費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陜南地區地形比較復雜,交通不便利,這也無形中對當地新農保的宣傳造成一定的困擾。第三公因子為“農戶意愿”,即每月55元的養老金標準和捆綁制度兩個指標,可以看出延安市和咸陽市更滿意,而漢中市和商洛市則滿意度較低,截止到2013年底,延安市累計為155078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養老金11489.33萬元。漢中市經濟水平較低,每月55元的標準略顯不足,而榆林的經濟實力比較強,相對物價水平等都比較高,則每月55元的水平對當地農民來說可能也是杯水車薪,導致滿意度較低。
五、結論
根據新農保綜合滿意度測量模型及因子分析計算結果來看,陜西省新農保滿意度主要受政策信任程度、感知質量和農戶意愿三個因素影響,并且程度按照此順序依次降低,得出陜西省11地市新農保滿意度排名,從高到低依次是:延安市、渭南市、銅川市、咸陽市、楊陵區、寶雞市、西安市、榆林區、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陜西省新農保滿意度存在地域性差異,關中地區整體得分較高。也就是關中地區農民對新農保的實施等滿意度整體較高,而這里所指的“關中地區”不是嚴格地理意義上的而是泛化的,相較于陜南和陜北而言的。而陜南地區的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以及陜北的榆林市的整體滿意度都比較低。顯示出陜西省新農保滿意度存在地域性差異。新農保滿意度并不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西安市和榆林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最高,但是其新農保滿意度排名只居于中游;楊陵區的經濟總量在各市中最少,而起新農保滿意度水平居中上游水平。這就顯示出新農保滿意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并不成正比,但是也存在密切關系,如陜南三市,經濟發展滯后于其它省份,而新農保滿意度也排名靠后。
參考文獻:
[1]尤愛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滿意度研究——以上海市浦東新區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2012.
[2]柳清瑞,閆琳琳.新農保的政策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20省市農戶的問卷調查[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66-73.
[3]黃碧丹.農戶新農保參保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廈門市試點區為例[D].福建農林大學,2012.
[4]桂麗.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經驗及借鑒[J].社會保障.
[5]董理,李盧霞.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J].現代經濟探討,2009(11):88-92.
[6]肖云,劉培森,高珊.影響農民對新農保滿意度的若干因素分析[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1(9):70-74.
[7]薛薇.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8]胡波,郭驪.實用統計分析方法與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社科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湖南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反映改革開放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研究為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雙百”方針,為兩個文明建設,為繁榮社會科學,促進湖南經濟發展服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