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周村大街古商城歷史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提出:周村大街古商城應在發展現代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延續其特有環境和風貌,同時保持其自身活力。只有建立在古商城完整歷史風貌保存和獨特人文資源傳承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來開發和利用,周村大街古商城旅游資源的開發才會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的建議和結論。
關鍵詞:周村大街古商城 ;歷史文化保護;旅游發展
前 言
以周村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的古商業城,是江北保存最完善的明清商業古街。周村大街古商城獨有的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與此同時,古商城只有通過嚴格、細致地保護與有限度、合理地旅游資源開發,結合自己的特色資源進行旅游開發,深挖人文景觀的內涵,提高古商城自身的文化品位,妥善處理好古商城保護和旅游開發的關系,才可能實現周村大街古商城旅游真正意義上地遵循可持續發展。
一、 周村大街古商城街區基本概況、特色及歷史保護
3.1周村大街古商城街區特色
3.1.1、街巷結構
周村大街古商城位于周村城區中部,占地 17 公頃,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古商城南有山東討袁護國軍司令部舊址及魁星閣廟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閣、匯龍橋,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匯所在。
周村古城始建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為防捻國修建圍子墻,但因為周村從未作為政治中心,城市的形成具有明顯的商業自發性,城中比較明顯的路網有東西三條大道與南北一條大道組成,交通便捷,而各種城市功能均布置在大街兩側或環繞中心布置,而不同的功能又充分利用環境、地勢、地貌,極富創造力。
3.1.2、建筑特色
大街歷史街區基本上保持了傳統的建筑尺度,沿各街道的建筑一般為兩層,大多為傳統商業建筑形式,也有少數的西式建筑和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建筑樣式。傳統建筑以木結構和磚石結構為主,絕大多數建筑為硬山坡屋頂、青瓦,建筑墻面也以青磚白石為主,木結構建筑木材部分漆暗紅色和黑色,整個環境古樸、素雅。
3.1.3、建筑的布局和組合
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前店后廠(倉庫)或前店后住的形勢,在組合布局上以四合院的形式為主,借鑒北京四合院的特點,又有本地民居的鮮明特點。
3.1.4、文物古跡
千佛閣坐落于周村古商城北首,是周村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宗教古建筑群。1984年被公布為淄博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寺古廟始建于唐朝,后歷代不斷擴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茸,現內有千佛閣、關帝祠、三義殿、羅漢堂、彌勒殿、觀音殿等6座大殿,千佛閣是主體建筑。閣內墻壁上的無數神龕中塑有一座座形態各異的佛像,因數目眾多,故稱“千佛閣”。
魁星閣坐落于周村古商城南首,是一座保留有清代建筑風格的寺廟建筑,也是周村現存最完整的寺廟古建筑之一,一九九七年被公布為淄博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魁星閣由碧霞元君殿、魁星閣、觀音殿三座不同宗教文化的大殿組成,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主體建筑魁星閣,魁星閣系三層高閣,被古建筑專家審定為省內最佳磚雕工藝品。
3.2周村大街古商城保護內容
3.2.1歷史街巷
歷史街巷:核心保護區范圍為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核心保護區內的歷史街道、巷道應保持原有的空間尺度,嚴禁拓寬或縮小,商業街巷立面應當保持歷史樣式。
3.2.2 文物建筑及一切反映古商城特色的歷史建筑的保護
歷史建筑的保護是古商城保護中最基本的內容,保護文物建筑的同時,也要重視傳統民居及一切能反映古商城特色的歷史建筑的保護。周村大街古商城現存明清建筑多以木結構和磚石結構為主,講究布局勻稱、均衡、高度 2 層左右?,F存民國時期建筑多為磚木結構,工藝精細,雕梁畫棟,并有許多與日常生活、文化風俗緊密相關特色構件和特色空間。這些保存完整的能較好反映古商城風貌的歷史建筑應該予以重點保護。
3.3周村大街古商城歷史文化保護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政府及相關單位的重視,周村大街古商城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古商城內許多因年限長久或文革中遭到破壞未能及時采取措施的古建已逐步修繕完好,對街區內有極少七、八十年代興建的與街區環境不諧調的建筑進行了嚴格控制。但仍存在街區內部分院落景觀環境差、自建簡易樓和搭建房屋等現象。
二、 周村大街古商城旅游發展
4.1古商城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關系
隨著現代旅游規模日益擴大,旅游現象變得復雜并充滿矛盾,旅游業的開發能否完全促進作為旅游接待地的歷史文化的保護與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事實上,社會性的旅游活動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現象,剝去旅游的經濟外殼,其活動的性質要更接近于社會學的性質,也就是說,旅游活動的基本內涵是地地道道的文化性,它的出現源于基本需求滿足之后人們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主要是精神需求)。既然旅游成為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生活體驗的重要途徑和現代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有著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內涵的古商城又代表了人們的一種依賴和追求,那么,開發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使其成為一種可供持續利用的旅游資源,便迎合了現代人的生活品位和精神需求,并理所當然地成為歷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必要內容。這樣一來,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的精神、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旅游業的發展又有助于提高歷史城市的知名度,促進城市內部和地區之間信息、文化、經濟的交流,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居民素質,從而最終為歷史文化的保護和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因此,保護歷史城市與發展旅游業有著事實和邏輯上的天然一致性。
4.2 周村大街古商城開發的基本原則和開發重點
古商城旅游區以歷史人文古跡和傳統建筑及獨特的街區景觀吸引著眾多游客來此游覽,日益興盛的旅游業,使古商城同樣面對著旅游業的大規模發展和古城保護之間矛盾關系凸現的問題。通過嚴格、細致地保護與有限度、合理地開發,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準則成為周村大街古商城開發的基本原則。遵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一致”的方針,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戰略,將周村經濟帶上一個更高更完善的平臺。
實施有效“整合”,在嚴格細致保護的基礎上,對現有院落進行整治,并對重點院落進行規劃保護。新規劃院落應在用地功能布局及院落結構上保留大街古商城的特色。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充分利用古商城的優勢,將現有景點及新增加景點合理搭配,打造品牌特色。
三、 結 語
對于周村大街古商城歷史文化保護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通過對古商城的歷史文化保護特色的分析和解構中,我們得出周村大街古商城應從歷史街巷特色保護、文物建筑及一切反映古商城特色的歷史建筑的保護等方面來進行有機地保護。
隨著周村大街古商城的發展,旅游開發同古商城的保護之間的矛盾關系成為了當前旅游開發中重點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在古商城保護和旅游發展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入挖掘古商城的文化內涵,延續周村大街特有的人文特色,因此,只有建立在古商城完整歷史風貌保存和歷史文化資源傳承的基礎上,周村大街古商城的旅游資源價值才可能得到長久地保持,才可能真正走上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古城保護和旅游發展問題一直都是學科中討論的熱點問題,其涉及學科領域之廣和知識層面之深都是筆者需要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對本文的探討與研究也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文章中所提出的問題的探討,也只是管中窺豹。
【參考文獻】
1、劉暢,湘西鳳凰古城的景觀保護和旅游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