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當前我國西北部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就是草原生態保護。201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包括新疆、寧夏在內的全國8個主要牧區省份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這是國家為改善草原生態環境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既給8個省區草原生態環境改善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也給8個省區草原生態建設和畜牧業發展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加強放牧牲畜核減、轉移,實施人工飼草料地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愈顯突出。在此,簡要介紹幾種適宜西北部生長的常用優質牧草栽培技術,供大家借鑒參考。
1黑麥草
1.1整地
播種前要精細整地,使土壤細碎,地面平整,土質肥沃。整地時應施足基肥(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最好。
1.2播種
春秋均可播種,春播以3月中、下旬為宜,秋播以9-10月為宜。可以采用條播、撒播和混播,但以條播為宜。條播行距15~30cm,播深2~3cm,覆土1~2cm。單播每667m2播種量為1~1.5kg。若與紅三葉、白三葉混播時,其播種量應分別減少30%~50%。
1.3田間管理
水肥充足是充分發揮黑麥草生產潛力的關鍵性措施,施用氮肥效果尤為顯著,每次刈割或放牧利用后應追施氮素肥料。黑麥草是需水較多的牧草,在分蘗期、撥節期、抽穗期及每次刈割后適時灌溉,夏季灌溉可降低土溫,促進生長,有利于越夏。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1.4收獲利用
喂豬時在抽穗前刈割,喂牛、羊則可稍遲,調制干草者可在抽穗后刈割,每年可青割4~5次,產量達4000~5000kg。黑麥草再生草大多自殘茬長出,刈割時留茬不應低于5cm。
2紅三葉
2.1選地與整地
紅三葉適于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生長,宜在地勢平坦、避風向陽的地塊種植。整地最好頭年耕翻,播種時必須做到地平土碎,保證幼苗順利出土。結合整地施入基肥,用腐熟的人畜糞便,耕翻前撒在地表,每667m2500~1000kg。
2.2播種
春、夏、秋均可播種,秋播不得超過9月底。以條播為宜。條播行距為20~30cm,播深1~2cm。單播每畝需種子500~750g。
2.3田間管理
在瘠地上種植時應施足基肥,每667m2可施堆肥或廄肥1000~1500kg。苗期注意中耕除草,施用磷、鉀肥。生育過程中,每hm2追施過磷酸鈣300kg、鉀肥225kg或草木灰450kg。
2.4收獲利用
紅三葉在花期進行刈割,其營養成分最高。各種家畜喜歡吃,每年可產青草4000~5000kg。每年每667m2可青割4~5次,每次可割500~1000kg。
3白三葉
3.1選地與整地
白三葉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濕潤弱酸性土壤生長最佳。白三葉種子細小,播前整地務宜精細,施用有機肥和磷肥作底肥,酸性土壤還應施用石灰。
3.2播種
春播或秋播。春播宜在3月上、中旬,秋播不得遲于10月中旬。可撒播、條播,以條播為宜。條播行距30cm,播深1~1.5cm。每畝播種量250~500g。
3.3田間管理
白三葉苗期生長緩慢,應注意中耕除雜草。
3.4收獲利用
白三葉初花時即可刈割,春播當年每667m2可收鮮草750~1000kg。正常年景每年青割3~5次,每667m2產鮮草4000~5000kg。
4紫花苜蓿
4.1選地與整地
苜蓿適應性廣,可在地勢平坦的土壤中生長,最適宜的土壤是土質疏松的沙質土壤,含鹽量小于0.3%,地下水位在1m以下。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緩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整地要掌握苗全、苗齊、苗壯的關鍵。苜蓿為多年生植物,根入土深,因此,要深翻土地。沙土地播前需要鎮壓,以保證播種質量一致。
4.2播種
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至5月、地溫穩定在5℃以上即可播種。夏播易受高溫和雜草危害,重點注意保墑、防除雜草、防曬工作。秋播一般在8月底9月初即冬季來臨前,苜蓿保證有60d左右的生長時間。秋季播種土壤墑情好、雜草危害輕,出苗率和成活率較高,是比較理想的播種時間。播種方法使用撒播。播種深度是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為1~2cm。春、秋播后要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以利于種子吸水出苗,播種機自身的重量即可控制到播深1~2cm(播前鎮壓是關鍵)。機械條播播種用量1~1.5kg/667m2,撒播2kg/667m2(主要用于作物行間套種和混播)。播種方式主要有單播、套播、混播3種。
4.3施肥與灌溉
苜蓿有固氮作用,一般不需追施太多的氮肥,在苗期根瘤菌未形成前施少量氮肥3~5kg,在每年返青和刈割后及部分弱苗追施尿素3~5kg,其余時間可以不施肥。苜蓿是需水量較大的牧草,要取得高產,需要充分的水分。它的需水量遠遠大于小麥作物,灌水次數即返青水,每次刈割后最少灌2~3次水,入冬前灌1次越冬水。
4.4田間管理
雜草是影響苜蓿產量和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播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都應注意防除雜草。對蘆葦等不易殺死的根蘗型雜草,播前用草甘膦或農達加柴油1:1比例涂莖,進行防治。
4.5收獲利用
苜蓿為多年生牧草,再生性強,一般每年可收割2次。刈割適期為現蕾末期到初花期,即10%的苜蓿開花為宜,此時蛋白質含量高、品質好,并且下一茬苜蓿生長最快。每次刈割留茬應在5~7cm以下。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一般留30d左右的生長期以利于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