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0引言
立地質量評價是以植被恢復為最終目的,并在此指導下對某一立地可提供植被生長所需條件的能力進行評價.立地質量評價可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立地的適生植物種類及其栽培建植技術,使植被恢復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邊坡植被的自然恢復非常緩慢,應采取積極的人工辦法來加快植被恢復的過程.邊坡人工植被恢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受植物種類的選擇、植被營造技術和環境、立地條件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人們在全國各地研究和實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護坡模式和植被組合方式,但具體到工程中針對不同氣候帶、不同立地條件的邊坡,實際施工中人們仍感到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生態護坡模式和植被組合方式.在對邊坡進行植被恢復之前,首先要對邊坡植被恢復的潛力進行評價,以便確定植被恢復的難易程度以及不同邊坡的恢復措施選擇.根據植被恢復潛力評價結果,可從地形、氣候、土壤、生物等各方面條件分析植被恢復的難易程度,有助于施工部分選擇適宜的技術措施及后續管護措施[1].因此,研究邊坡植被恢復的限制因子,并在限制因子評價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技術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施工成功率,并可減少二次施工成本及后期管護成本.因此,本文通過道路邊坡立地條件影響因子特征分析評價,運用層次分析法[2](AHP)對邊坡生態恢復工程一些可量化的指標進行定量分析與評價,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為立地質量評價及施工改善立地限制因子順序及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從而進一步促進邊坡生態恢復,引導設計和施工單位解決人工植被恢復技術難題.
1邊坡植被恢復立地條件分析
1.1邊坡植被恢復的特點與難點
從理論上來講,在非極端的立地條件下,如果沒有人為干擾,植被邊坡上是可以自然恢復的.但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且會出現物種單一,群落極不穩定的現象.有試驗表明[3],在人為裸地上植被自然恢復過程長達幾十年甚至百年.然而道路邊坡的形成過程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形成極端立地.道路邊坡植被恢復與重建所面臨的主要生態學問題[4]有以下幾點:(1)土壤結構不良,透水性強但保水保肥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土壤原始結構在道路建設過程中破壞,變得過于疏松或緊實.缺乏土壤和水分這些植被生長所必須的天然條件,無法直接在邊坡上進行植被的播種,只能通過處理,創造植被能生長的環境.(2)土壤pH值偏大,趨向堿性化大多數植物適宜生長在中性土壤環境中.當土壤pH值超過8.5時呈強堿性,一些植物將枯萎.(3)養分貧瘠.邊坡的形成過程一般表土都被人為移除,所剩余的土壤或母質都缺少N、P、K和有機質,養分不平衡.(4)干旱或鹽分過高引起的生理干旱.邊坡土粒結構松散,保水能力差,加之地表植被破壞,因而基質水分含量極低,普遍干旱.(5)生物種類及數量少.道路邊坡施工過程中表土被移除,地上植物基本被鏟除,即使土壤種子庫也多因表土的搬離原地而喪失.
1.2邊坡立地劃分因子的選取原則
邊坡立地類型的劃分,應堅持科學性和實用性兩個基本原則,以立地分異規律為基礎,達到遵循客觀規律和服務于邊坡植被恢復的目的.劃分因子的選取應遵循幾個基本原則[5-8]:(1)因子的主導性.不同區域、不同邊坡類型的立地條件是不同的.在具體劃分時應選擇反映區域實際情況,有代表性的因子;(2)因子的獨立性.單個因子反映立地情況的某一方面或側面,因子之間盡量不相互重疊,不存在因果關系等;(3)因子的可量化性.指標盡量可用數量表達,每一項具體數值反映的立地條件相一致.(4)因子的可操作性.指標所需的資料應容易取得,計算方法須容易操作,避免計算復雜、采集困難的指標.1.3影響立地質量因素分析劃分立地類型,首要問題就是認識和掌握不同立地條件的差別和特點,研究調查區環境因子對植被恢復的影響,找出制約性和潛力性因子[9].按照影響立地條件的環境因子的來源,可分為土壤、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四大類型.立地質量的優劣主要由這四類因子決定.土壤因子包括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土壤緊實度;地形因子包括坡度、坡向、坡面破壞程度、坡面形成時間;氣候水文因子包括降水、氣溫、灌溉條件、生物因子包括現有生物種類、現有植被覆蓋度.
2邊坡植被恢復立地條件綜合評價
2.1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邊坡植被恢復立地質量評價涉及很多類評價指標,這些指標具有顯著的層次結構,且彼此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不同.依據立地質量影響因素組成、因素之間關系及其層次結構,構建綜合評價層次結構模型,以立地質量評價為目標層(A),土壤(B1)、氣候(B2)、地形(B3)、植被(B4)作為準則層,結合實際情況,構建立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2.2權重的確定及指標層次排序
在影響立地質量的眾多因子中,有很多無法定量分析的因子,而且經驗型很強.對各立地因子進行分類并賦以權重,然后咨詢專家打分得到綜合評價結果,實現由定性因子量化過程,對立地質量進行評價.本研究應用層次分析法(AHP)構造一系列下層對上層因素兩兩比較相對重要性的判斷矩陣,從而進行權重計算.然后用計算判斷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法進行層次單排序.判斷矩陣需經過一致性檢驗,檢驗指標CI值越大,一致性就越差.之后進行層次總排序.將各個具體指標相對于準則層的權重與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相乘即可得到每個指標在立地質量綜合評價中所占的權重[10].各級指標權重計算及排序見表2~表7.
3結論
(1)從層次排序可以看出,在邊坡植被恢復立地質量評價過程中,諸多限制性因子中,土壤所占的比重最大,達到51.25%,說明土壤是邊坡植被恢復的主要限制因子,決定了人工植被恢復成功與否,這與很多生態恢復實例及研究情況基本一致.
(2)從層次總排序可以看出,在邊坡植被恢復立地質量綜合評價的限制因子中,對邊坡植被恢復影響最大的因子依次是土層厚度,坡度、坡向、土壤質地、降水量,現有生物種類、坡面破壞程度、土壤有機質含量、氣溫、土壤含水量、現有植被覆蓋度、坡面形成時間、灌溉條件、土壤pH、土壤緊實度.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邊坡植被恢復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貧瘠、坡度大、土壤質地不良、干旱等.氣候干旱少雨是當地自然條件決定的,是人為不可克服的因子.土壤貧瘠、質地不良主要因邊坡形成過程中機械切割擠壓等造成,由于受技術經濟條件限制,對邊坡表土進行合理利用比較有難度.因此,要有效地進行植被恢復,必須立足現狀,依次改善限制因子,以提高植被恢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