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是各國廣泛推行的安全管理模式,強調系統的管理思想,通過建立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控制和降低安全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
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從2001年開始在主要的生產單位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貫標認證工作,目前有8個單位已建立和運行該體系。通過體系的建立和運行,貫標單位及集團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規范,取得了較好管理績效。
1建立和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1.1提升企業形象,提高市場競爭力
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資本和技術的競爭,也是管理和信譽的競爭。建立和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采取系統化、結構化、科學化的管理機制,促進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了企業綜合競爭力。近年來,各單位客戶滿意率穩中有升,均超過方針提出的目標,2004年河南分公司的客戶滿意率達到100%。
1.2規范了企業安全管理程序,減少了意外事故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將企業的危險源作為管理核心,通過對管理方案、運行控制等要素的管理,全面規范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實現了從“事后處理”向“事前預控”的轉變,減少了意外事故的發生。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8個建立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單位,在體系建立后3年與建立前3年相比,企業職工因事故傷亡總人數下降了37.1%,重傷及死亡合計人數下降了46.2%,“三違”和事故隱患數量也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新風分公司運行該體系前后兩年相比,“三違”的宗數和人數分別下降了20%和30%。
2建立和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在事故預防中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
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引發的,而主要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發的事故居多,預防事故首先要抓好管理層和員工安全素質。在體系的貫標認證和運行過程中,各單位充分利用局域網、廣播、錄像、報刊、墻報等宣傳工具對職業安全健康方針、目標、承諾進行宣貫,舉辦領導層、管理層、技術人員、體系內審員及全員培訓,提升相關人員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能力,使全體員工了解本崗位存在的危險源,掌握現行的控制措施,并通過有效的過程控制,督促員工嚴格按章操作。通過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員工的綜合安全素質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2.2有利于系統地找出企業危險源的分布并制定控制措施
確定危險源,控制危險源是事故預防工作的關鍵。各單位通過建立和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對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充分考慮誰會受到傷害以及如何受到傷害,評估風險是否可承受,判斷計劃的或現有的職業安全健康預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通過風險策劃制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操作規程、事故應急預案等,將安全工作從原來比較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工作。如通過危害辨識,引航公司將單位生產運作劃分為水上交通安全、引航員工作過程、高空舷外作業、系解纜作業等19個相互獨立且相互聯系的子系統,針對每個子系統辨識出具體的危險因素。
2.3有利于加強重點危險源的管理
通過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找出危險性相對高的作業崗位,重點制定控制措施,加強了監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在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時,對十年的事故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事故的作業類別、作業場所、事故類別、貨類、工種等情況基本的統計數據,提供給貫標認證單位危險辨識與評價時類比參考。各單位通過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等評價方法,對各評價對象進行風險評價后對其的危險性有了定量的認識,采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如黃埔分公司辨識出裝卸原木作業中艙內缺氧和提頭時原木滾動的作業條件危險性分級指數(即D值)均超過70,屬于Ⅲ級危險源,提出了六項控制計劃,體系運行前的二年內,黃埔分公司港區內發生2起原木作業時的死亡事故,按照體系要求采取控制措施后,2002年至今原木作業為零事故。
集團公司應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管理理念,確定分級管理的思路,將危險源按危險程度從高到低分為A級(集團公司級)、B級(分公司級)、C級(隊、站級)、D級(班組級),其中13個A級,28個B級,突出對重點危險源的管理,制定了《安全重點部位、重點作業管理試行規定》和《安全重點崗位人員管理規定(試行)》,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2.4自我完善、持續改進的機制得到確立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強調持續改進,外部審核、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給企業安全管理持續改進提供了外在和內在的推動力。各單位重視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的組織,對審核的范圍、方法精心策劃,并注重體系的要求與傳統日常工作的融合。如貫標認證的各單位逐步將安全檢查評比與內部審核有機結合,節省了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對檢查和審核發現的問題,嚴格按照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監控,并視需要對程序文件做相應的完善。河南分公司對重傷事故,特別召開體系管理評審會議,提出了相關的糾正要求,并專門檢查“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和運行情況。
2.5突出了事先預控和動態監控
傳統管理方法是事后分析、事后總結和事后制定改進措施,而通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各單位均將“管結果”轉變成為“管因素”,對影響安全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評價和控制,對潛在的事件和緊急情況預先制定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程序,實現了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控的轉變。新港分公司按事前預控的思路作好與相關方協調溝通工作,對裝卸承包公司、外租機械、駁船方、外來車輛等均按照體系的要求,制定規范的管理方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強調動態管理,通過建立和運行體系,各單位規范了層級過程監控,對重點危險源(如危險貨物的作業和儲存)實施動態監控。集團公司制定了《危險貨物動態報告管理規定》,建立了危險貨物網上動態報告系統,危險貨物作業和儲存信息實現了實時動態的網上傳輸,相關管理人員及時、動態掌握危險貨物作業和儲存情況,有針對性地及時采取相應的管理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