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法律學
我國法律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像其他大多數專業一樣,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中專生,其中專科層次人才培養占有相當比重,但專科生就業相當困難,即使勉強找到工作,也與法律專業工作相差甚遠,法律專科生就業難已成了法律專科畢業生與相關院校就業工作的一大難題。正因為如此,好多學校停止了招生。就業難的原因是什么?社會的發展真的不需要法律專科生了嗎?本文將就法律專科生就業途徑、人才培養問題進行簡要地分析研究。
一、法律專科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外部就業大環境影響
1.法律人才需求首推國家政府的公檢法部門,其準入形式是通過公務員考試,每個崗位都是幾十人、幾百人、甚至是幾千人在競爭。更何況在報考學歷限制下,專科生除書記員外幾乎無可報考的崗位。同時我國還規定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從2002年開始除西藏及西部個別貧困縣、扶貧縣之外,其他大多數地區的專科生根本沒有參加司法考試的資格。如此看來,進入政府部門機會極微。
2.政策及企業習慣限制了專科生進入律師事務所和企業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在我國從事律師工作也必須首先通過司法考試,專科生同樣因無報考資格與律師無緣;企業的法律顧問等屬于企業管理的重要高層事務,大多數企業會在出現法律糾紛或日常事務時高薪聘請具有律師資格的法律專家從事此項工作。專科生又與企業性崗位無緣。
(二)學校培養體制的原因
1.法律專科生培養方向與目標定位的偏差。一般研究生、本科生要求培養研究型人才,而專科層次應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在目前大多數院校法律專科人才培養方向與目標定位上不明,導致其課程設置成了本科教育的壓縮,僅僅比較本科少了一年學制和幾門課程而已。由于專科生入學門檻低,基本素質如邏輯思維、理解能力、智力水平與本科生在總體上有一定差距,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數與本科生存在相當的差距。在人力資源總體供大于求的形式下,與本科及以上畢業生競爭存在明顯劣勢。
2.學校對專科生的就業教育與職業生涯設計重視不夠。學校辦學應以就業為導向,就業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入學教育開始應該讓學生明確本專業的市場需求、培養方向,引導他們構建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不應該到畢業前一年甚至半年才臨時抱佛腳緊抓就業工作。
(三)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缺乏系統的就業考慮,學生們在校學習期間沒有針對性地為就業做好學識、能力、心理方面的準備,就業時不能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與評價,也沒有正確的估計形勢。熙熙攘攘的人才招聘會,招收法律專科生的崗位寥寥無幾,學生門只能是滿眼茫然,無所適從。
二、法律專科生就業的途徑
上面通過分析國家機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的用人特征及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生自身原因,指出專科生就也難的原因,那末專科生如何應對這種形式,除了這些單位之外,是否還存在其它的有效就業途徑呢?我國人口70%是農民,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已逐漸建立起市場經濟的框架,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如農民在土地承包、宅基地建設、婚姻遺產繼承、鄰里糾紛等與其生活密切相連的方面,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后形成了大量的勞動糾紛的時候,在小企業建設管理中出現經濟法律問題的時候,他們渴望得到法律得幫助,而他們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相當缺乏。農村信息相對蔽塞,交通不夠發達,收入相對較低,高昂的律師費用使其無力登入律師事務所的大門。農民在出現法律糾紛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低廉的法律幫助,有的忍氣吞聲,有的莽撞行事,小事最終釀成大案,造成不應該有的損失。由此來看,廣大農民、發展中的農村經濟對法律服務有著很大的需求。
按照我國司法體制,鄉鎮一級設司法所,并支持建立私營法律咨詢服務所,設立人員為三個具有法律工作服務者證書的人員(并不要求有律師證書),從事法律咨詢、代寫訴狀、民事代理等法律服務事務。目前此機構成了為鄉村提供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
那么這些法律咨詢服務所的基本狀況又怎樣呢?以唐山地區為例,共有法律咨詢服務所200多個,具有法律工作服務者證書的500多人。而這些服務所大多業務繁忙,從業人員收入也不少。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些事務將被律師事務所代替,但唐山市目前每年考過司法資格的大約有100人左右,而其中要為農村、農業服務的恐怕寥寥無幾!所以面對高層法律人才競爭的激烈性,面向農村基層法律事務,服務于農民與農村經濟成為專科法律畢業生的有效就業途徑。
到農村基層從事法律服務的人員面對的是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民,從事的是與千家萬戶緊密聯系的瑣碎小事,所以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素質水平、職業能力有著特殊的要求。為適應就業要求法律專科教學應在課程設置、素質能力培養等方面作出改革。
三、專業培養方向目標的正確定位、知識素質能力結構要求
法律專科學生培養目標應定位于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服務于農村、農民法律服務需求的實踐應用型人才。
基本素質要求:較高的綜合人文素質、服務于基層的吃苦耐勞精神。所需知識結構: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針對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應用較多法律知識。
所需的能力要求:法律文書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與網絡應用能力、再學習能力、適應基層工作能力等。
四、課程體系知識模塊有針對性的培養
學生的基本素質、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與能力
1.基礎理論知識模塊:語文、外語、兩課、體育等,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
2.專業基礎課:如邏輯、演講、憲法、法制史,為專業課的學習提供理論依據專業基礎;專門法律知識的熟知與掌握支持學生的專業知識與素質的培養,這里重點學習:(1)村基層經濟法律事務:企業法律制度、合同法、稅法、土地承包法;(2)婚姻繼承法、勞動法范疇;(3)刑事法律范疇:刑法、訴訟法、治安管理條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