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醫學
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為小兒住院的首要原因[1]。在肺炎治療過程中,由于小兒肺炎的抗炎經驗性治療、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導致患兒菌群失調,很容易繼發腹瀉,可加重患兒的病情、增加病人的痛苦,并引起營養不良、脫水等并發癥[2],因此,繼發腹瀉的預防極為重要,微生態制劑對腸道菌群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可恢復失調的菌群[3],筆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362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小兒肺炎繼發腹瀉采用微生態制劑的預防效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現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362例,其中男219例,女143例;年齡在2個月~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8±0.31)歲;排除入院時已經存在腹瀉的病例;均符合肺炎的診斷標準;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經統計學分析,P>0.05,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青霉素20萬U/(kgd)加頭孢噻肟100mg/(kgd),分2次靜脈滴注,出現繼發腹瀉后再給予微生態制劑;觀察組患兒一入院即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微生態制劑預防性應用,微生態制劑選用吉林天之奇藥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思連康,思連康為雙歧桿菌、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的四聯活菌片[2],每粒中雙歧桿菌、乳桿菌、糞腸球菌及蠟樣芽孢桿菌的含量均不低于1.0×107CFU;0~1歲給予1/2粒,1~5歲給予1粒,>5歲者給予12粒,每天分三次服用,每次4粒,對于嬰幼兒不能吞服者,將藥研粉后用溫開水或牛奶送服。
1.3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診斷標準
有典型的呼吸困難表現,肺部聽診可聞及細濕??簦?蚍尾??舨幻饗緣?夭?線檢查有炎性改變,在住院72h后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持續每日3次以上表現[4]。可分為三型: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中型有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重型脫水或有明顯的煩躁、精神萎靡、白細胞增高等中毒癥狀[5]。
1.4療效判斷標準
出現繼發性腹瀉者判為無效,未繼發腹瀉者判為有效。
1.5觀察指標
分別統計在治療7d時兩組患兒繼發腹瀉的例數,并給予分型,觀察兩組患兒腹瀉程度的不同。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181例,繼發腹瀉36例,發生率為19.89%;對照組181例,繼發腹瀉62例,發生率為34.25%;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腹瀉分型為輕型21例,中型14例,重型1例;對照組分型為輕型32例,中型28例,重型4例。具體統計結果見表1。
3討論
肺炎是兒科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在其發病過程中常繼發腹瀉,加重病情并增加患兒的痛苦,有文獻報道,約有25%~52.9%的肺炎患兒在起病時、治療中、好轉后繼發腹瀉,發生率較高[6]。并且隨著近年來新的抗菌藥物出現,大量的廣譜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得以應用;而現在小兒肺炎的治療仍以經驗性抗菌治療為主,不合理應用抗生素的現象普遍存在[7],使得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肺炎繼發腹瀉可導致病情加重、恢復時間延長、患兒及家屬痛苦增加,嚴重者可導致脫水、中毒等并發癥甚至引起患兒死亡,所以肺炎患兒繼發腹瀉的預防非常重要。
肺炎繼發腹瀉的發生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患兒年齡、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等因素相關,抗生素使用超過2周、住院時間>2周、年齡<3歲、聯合應用糖皮質激素的肺炎患兒更容易發生腹瀉[8],可能與年齡<3歲的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免疫功能相對較弱,更易受到疾病本身及抗生素的影響。肺炎繼發腹瀉的主要機制為:①抗生素的長期或聯合應用使得腸道內菌群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有益菌在腸道內的定植抗力下降,而耐藥的難辨梭狀芽抱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等致病菌大量繁殖,腸道菌群失調而引發腹瀉;②抗生素的使用使腸道內的生理性細菌減少,多糖發酵成短鏈脂肪酸的過程減少,而多糖未經發酵則不易被吸收,滯留于腸道內壁導致滲透性腹瀉;③抗生素可直接損害腸道黏膜,引起腸上皮纖毛萎縮及細胞內部分酶的活性下降,抗生素可與腸道內的膽汁結合,使脂肪的吸收減少,從而引發吸收障礙性腹瀉[9]。
思連康為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四種腸道固有菌的復方制劑,可重建宿主的腸道菌群,恢復腸道內的微生態平衡,可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調。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四種腸道固有菌可定植于腸道的不同部位,具有生物屏障作用,可有效清除腸內的有毒物質,并防止外來菌及有害菌的入侵;以上四種固有菌可誘導局部腸黏膜sIgA形成,致敏并激活T淋巴細胞亞群,活化吞噬細胞,發揮非特異性免疫作用;糞腸球菌能夠分泌促腸活動素,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在腸道內分解轉化并吸收利用,并可以促進無機鹽及礦物質的吸收與利用;蠟樣芽孢桿菌為需氧菌,大量繁殖時可與需氧菌、兼性厭氧菌等有害菌或條件致病菌爭奪營養與氧氣,抑制其生長和繁殖,同時通過消耗腸道內的氧氣為其他三種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創造厭氧環境,具有協同作用,使藥效得以完全發揮,可以更好地調節腸道內的微生態平衡,恢復正常菌群[10]。
本文研究中,預防性使用微生態制劑的肺炎患兒繼發性腹瀉的發生率為19.89%,未預防性使用微生態制劑的肺炎患兒繼發性腹瀉的發生率為34.25%,發生率明顯較高。由此可見,微生態制劑的預防性使用可有效降低肺炎繼發腹瀉的發生率,同時發現,預防性使用微生態制劑的患兒其腹瀉程度遠遠輕于未使用微生態制劑或發生腹瀉后才開始使用的患兒,說明微生態制劑可以有效預防肺炎繼發腹瀉的發生,對于難以預防的頑固性腹瀉,可以減輕其腹瀉程度,減輕危害。因此,我們認為,進行抗生素治療的肺炎患兒應常規使用微生態制劑,以預防和減少繼發性腹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