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公共管理
1堅持“科學發展觀”,奉行“以人為本”
長春市的棚改項目開展較早,在2006年就將全市棚戶區劃分為108塊,進行規劃呈待改善,經過近6年的改造,大部分項目已改造完畢。長春市棚戶區改造的指導方針中重點提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這一原則。
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應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原則,運用科學的規劃手段,以發展的角度看待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住房是民生之本,安居樂業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基本需求,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條件是發展民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也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棚戶區改造是為居民解決住房困難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棚改的核心應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精心組織,配套完善,高標準地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
2政府主導,規劃先行
長春市棚戶區改建項目的運作模式為:項目選址確定后由區政府或開發區政府進行招投標確定建設單位,國土主管部門代表政府向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申請土地條件,然后由建設單位按照土地條件進行此項目的規劃設計申報并由規劃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然后進行建設,貫穿整個過程中都有政府部門參與其中。
在棚戶區改造規劃編制的過程中要與上一層面的規劃既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相吻合,注意與周邊環境相融合。而且對與棚戶區改造項目有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對舊城區及棚戶區的建筑及基礎設施現狀進行全面的調研,為規劃方案及改造計劃的編制提供詳實的基礎資料;二是要求規劃建設主管部門加深對城市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加強對棚戶區和舊城區改造的服務力度,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要求加快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覆蓋力度,為棚戶區改造提供科學的規劃框架。在“陶家窩棚”項目中,政府積極掌控項目進展情況,在動遷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確定了規劃設計方案,并加快了審批速度,而且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對周邊的河流堤岸建設提出具體方案。
3注重社會效益,加強民眾參與
第一,城市形象的建設方面,初期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因為資金短缺,運行模式不夠規范等諸多原因,改造完成之后往往存在小區結構呆板,建筑外立面不夠新穎,沿街立面打造粗糙等問題。但是棚戶區改造項目越來越來越多,運行模式越來越規范,在規劃設計方面對社會效益的要求也就越高。如”陶家窩棚“項目中,在專家評審會上,專家就“立交橋下的路段開口的設置問題“”沿街高層的長短、高矮的韻律感,沿街立面造型的選取問題”以及“沿河面底商層數的設置以及規劃設計上是否設置一些景觀和沿河景觀相呼應”等小區對外部空間及城市形象的影響問題上做了積極的探討。政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也一再強調,棚戶區改造項目一定要做到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第二,民眾參與是城市規劃編制的一項重要原則,現在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從規劃理念的確立,規劃方案的選取,再到方案的評審過程民眾都可以全程參與,而且民眾所表述的意見,將作為規劃設計的重要依據。如在“陶家窩棚項目”的專家評審會上,除了邀請了幾位規劃專家,還邀請了消防專家,交通專家,環保專家以及規劃區域相應的政府負責人,還邀請了多位當時居住在該區域的居民,在會議期間對規劃方案提出了意見及建議。
第三,是居住公平型的問題,也就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問題。對棚戶區回遷安置(產權調換)、現房安置(二手房)、廉租房等多種形式回遷住房不能有明確的界限與區域內的商品房相分割,做到本區域內的所有資源共享,不能以一個組團或圍墻柵欄等形式將上述回遷住房同商品房分割開來。現行規定也不允許將以上述回遷住房集中安置到幾棟高層住宅中或者在回遷住房的周邊景觀設置與其他區域不對等等情況影響居住的公平性。
第四,在改造的過程中存在的規劃上的問題。新居住區的建設要考慮到必要的道路、休憩娛樂設施以及園林綠化設施建設,還要注意歷史文化街區和重點文物的保護,保護不同時期的建筑,體現城市的歷史和滄桑變化。這就需要棚戶區改造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做到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預留足夠的未來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