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通信技術
3G即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要能兼容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同時要提高系統容量,提供對多媒體服務的支持以及高速數據傳輸服務。與前兩代系統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豐富多彩的移動多媒體業務。
目前ITU接受的3G標準有WCDMA、CDMA2000與TD-SCDMA三種。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由歐洲提出的寬帶CDMA技術,在GSM的基礎上發展而來。CDMA2000由美國主推,是基于IS-95技術發展起來的3G技術規范。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即時分同步CDMA技術,則是由我國自行制定的3G標準。
1WCDMA和CDMA2000技術標準
1.1WCDMA介紹
由歐洲提出的WCDMA也被稱為CDMADirectSpread,意為寬頻分碼多重存取,國內目前由中國聯通公司運營。該技術規范基于GSM網絡,與日本提出的寬帶CDMA技術基本相同,目前正在進一步融合。其支持者以GSM系統的歐洲制造商為主,日本公司也參與其中,如愛立信、阿爾卡特、諾基亞、朗訊、北電、NTT、富士通、夏普等廠商。系統提供商可以通過采取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進策略,使其架設在現有的GSM網絡上,較輕易地過渡到3G。
WCDMA支持高速數據傳輸(慢速移動時384Kbps,室內走動時2Mbps),支持可變速傳輸,幀長為10ms,碼片速率為3.84Mbps,異步BS。其主要特點有:支持異步和同步的基站運行方式,組網方便、靈活;上、下行調制方式分別為BPSK和QPSK;采用導頻輔助的相干解調和DS-CDMA接入;數據信道采用ReedSolomon編碼,語音信道采用R=1/3、K=9的卷積碼進行內部編碼和Veterbi解碼,控制信道則采用R=1/2,K=9的卷積碼進行內部編碼和Veterbi解碼;多種傳輸速率可靈活地提供多種業務,根據不同的業務質量和業務速率分配不同的資源,對于低速率的32kbps、64kbps、128kbps的業務和高于128kbps的業務可通過分別采用改變擴頻比和多碼并行傳送的方式來實現多速率、多媒體業務;快速、高效的上、下行功率控制減少了系統中的多址干擾,提高了系統容量,也降低了傳輸功率;核心網絡通過GSM/GPRS網絡演進,保持了與GSM/GPRS網絡的兼容性;BS可收發異步PN碼,即BS可跟蹤對方發出的PN碼,同時MS也可用額外的PN碼進行捕獲與跟蹤,因此無需在BTS之間進行同步即可實現同步來支持越區切換及宏分集;支持軟切換和更軟切換,其切換方式包括扇區間軟切換、小區間軟切換和載頻間硬切換。
1.2CDMA2000介紹
CDMA2000由美國高通公司提出,國內現由中國電信公司運營。該技術采用多載波方式,載波帶寬為1.25MHz,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提供144Kbps的數據傳送率,第二階段則加速到2Mbps。CDMA2000和WCDMA在原理上沒有本質的區別,都起源于CDMA(IS-95)系統技術,支持移動多媒體服務是CDMA技術發展的最終目標。CDMA2000做到了對CDMA(IS-95)系統的完全兼容,技術的延續性保障了其成熟性和可靠性,也使其成為從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過渡的最平滑的選擇。但是CDMA2000的多載傳輸方式與WCDMA的直擴模式相比,對頻率資源有極大的浪費,而且所處的頻段與IMT-2000的規定也產生了沖突。
CDMA2000標準是一個被稱為CDMA2000family的體系結構,其主要技術特點是:采用相同M序列的擴頻碼,通過不同的相位偏置對小區和用戶進行區分;前反向同時采用導頻輔助相干解調;支持前向快速尋呼信道F-QPCH,可延長手機待機時間;快速前向和反向功率控制;采用從1.25MHz到20MHz的可調射頻帶寬;下行信道為提高系統容量采用公共連續導頻方式進行相干檢測,并在其傳輸過程中,定義了直擴和多載波兩種方式,碼片速率分別為3.6864Mcps和1.22Mcps,多載波能很好地實現對IS-95網絡的兼容;核心網絡基于ANSI-41網絡演進,保持了與ANSI-41網絡的兼容性;兩類碼復用業務信道設計,基本信道是一個可變速率信道,用于傳送語音、信令和低速數據,補充信道用于高速率數據的傳送,使用ALOHA技術傳輸分組,改善了傳輸性能;支持軟切換和更軟切換;同步方式與IS-95相同,基站間同步采用GPS方式。
由以IS-95CDMA為標準的美國和韓國制造商和運營公司發起的CDMA2000技術標準,繼承了IS-95窄帶CDMA系統的特點,網絡運營商可以通過更換或增加部分窄帶CDMA網絡中的設備平滑過渡到3G。
1.3WCDMA和CDMA2000比較
就技術而言,WCDMA和CDMA2000都是FDD標準,都滿足了IMT-2000所提出的全部技術要求,包括支持高比特率多媒體業務、分組數據和IP接入。但總體來看,WCDMA似乎更勝一籌,其相對于CDMA2000的優勢如下:
1)WCDMA使用了CDMA20001x三倍以上帶寬和碼片速率,可以提供更大的多路徑分集、更高的中繼增益和更小的信號開銷。較高的碼片速率(3.84Mcps)也改善了接收機解決多徑效應的能力。
2)由于CDMA2000中支持1xEV-DO的TDM接入系統采用共享時分復用下行鏈路,時隙固定,物理層兼容性較差。
3)WCDMA的功率控制頻率達到了1.5kHz,接近CDMA2000的兩倍,能保證更好的信號質量和支持更多的用戶。
4)在小區站點同步方面,WCDMA使用異步基站,而CDMA2000基站則由于通過GPS實現同步,使得室內天線部署困難。
5)在導頻信道占用下行鏈路總傳輸功率方面,CDMA2000需要約20%的開銷,而WCDMA只需要約10%,可以節省更多的公用信道開銷。
6)計費、安全、漫游等為支持GPRS而部署的所有業務也支持WCDMA業務,而CDMA20001x需要添加額外的設備或進行功能升級,才能完善新的數據/話音網絡。
7)WCDMA較CDMA2000能夠更加靈活地處理話音和數據混合業務,在混合話音和數據流量方面,WCDMA的系統性能比CDMA2000表現得更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