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互聯網
1、網絡信息傳播的廣泛性,激發了網民輿論監督的參與度。網絡在促進人們參與社會活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網絡參與社會活動的網民越來越多,網絡時代人們的交往廣度被拓寬,人際聯系密度加深。龐大的網民數量已經為我國網絡反腐提供了強大的群眾基礎。互聯網將各個地方的越來越多的民眾快速的聯系起來,利用網絡的公開、透明、快捷、影響面廣的特性,不斷進行信息的溝通、交流和集聚,形成了一張強有力的輿論監督網,用實際效力向人們展示了其越來越強大的監督力量,使得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實現有了新的途徑。
2、網絡輿論表達的自由性,凸顯了群眾輿論監督的話語權。傳統媒體上出現的“輿論”,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論或媒體自身的意見,普通百姓的觀點難得一見。而網絡媒體論壇、新聞反饋板塊及聊天室等的出現,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個話語平臺,網民對于某些焦點事件各抒己見、暢言無阻,最后形成傾向大體一致的公眾意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絡輿論。網民借助網絡平臺直接表達個人意見,避免了傳統媒介監督中政治權力的干預和阻撓,使權力違法事件迅速展開在全民面前,從而以輿論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國家權力和公共事務進行監督。
3、網絡輿論互動的便捷性,提升了網絡輿論監督的效率。由于互聯網傳播信息高速便捷,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可以很輕松地通過互聯網,在幾秒鐘內圖文并茂地發布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從各種重大事件的實時發布,排除公眾猜疑、恐慌,如從“躲貓貓”到“開胸驗肺”,從“跨省追捕”到“釣魚式執法”,從“香煙門”到“日記門”,從武漢“經適房六連號”、南京“天價煙局長”、“史上最牛團長夫人”等一系列網絡監督的案例,我們看到了網民、媒體、官方之間的良性互動。網絡反腐已經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成為廣大民眾參與反腐的新平臺。可見,網絡監督已經成為廣大民眾參與反腐、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官員的重要力量平臺。
4、網絡輿論監督的自由性,強化了網絡輿論監督的威懾力。互聯網的自由性導致網絡輿論監督力量強大,互聯網由于其擁有較強的互動性和傳播的廣泛性,越來越多的人把互聯網作為輿論監督的首選渠道。互聯網為輿論監督提供了較好的互動空間和廣泛的網民基礎,促使人們在網絡交流中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形成民主意見。傳統媒體的報道一般呈單向性,各方面的反應、反饋、意見不能及時溝通交流,而在互聯網上,開放的網絡平臺使網民可以對同一問題相互表達自己的見解觀點、展開討論。發布言論可短可長,可以是純文本的,也可以是文本和視頻、語音相結合,可針鋒相對,也可“互相力頂”;可以組織“專家訪談”、問卷調查和反饋,也可以在線和專家甚至國家領導人一起進行語音和視頻面對面地討論等等,這種交流方式使人們雖相隔千里但宛如對面。
網絡監督的劣勢
1、網絡監督的合法性存在瑕疵,尚缺法律體系的支撐。目前我國關于網絡管理、網絡監督的相關法規尚不健全,比如說知情權和隱私權、政務公開和黨政機密、社會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沒有明確的法規對其界定。我國目前的相關法制建設的步伐遠遠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網絡監督不能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可能給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混亂。
2、網絡監督的道德缺失,有非理性思維成分的存在。由于網絡輿論監督的“草根性”很強,導致網上情緒性和煽動性言論較多,大量偏激輿論充斥著網絡平臺,甚至有進行謾罵和人身攻擊的帖子,這些不理性的言論很容易影響普通民眾的判斷,那些“沉默的大多數”也就漸漸地開始變得不那么理智了。而這些都與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相違背,一旦偏激或極端情緒化觀點占據了上風,便會影響整個輿論氛圍,偏激情緒的蔓延就會使原本的正常的輿論監督變成輿論暴力。
3、網絡監督影響司法獨立,有時容易誤導“輿論審判”。網絡輿論監督通過廣泛的討論,以人的邏輯推理和社會道德定論,容易對重大刑事事件形成一種定向的輿論導向。當這種輿論導向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處于審判過程中的司法機關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審判結果,干預審判獨立和司法公正。
提高網絡輿情的引導力,發揮網絡監督積極作用的對策
1、建立網絡輿情的引導機制,切實提高引領輿論主流的能力。要成立輿情領導和辦事機構,建立有效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一是事前要建立實時把握、正面引導網絡輿論的機制。二是事中要建立現場應對媒體采訪的機制。三是事后要建立新聞及時發布機制。四是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和面對網絡輿情。面對輿情危機時,要保持一顆開放寬容的心態,坦誠平和地與懷疑質疑者交流溝通,妥善應對和處置網絡輿情。
2、堅持誠實透明和公眾至上的理念,引導網絡輿論監督的良性發展。在危機事件中,黨和政府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形象受到了嚴重挑戰。因此,必須堅持誠實透明、公眾至上就是要面對公眾,功不夸大、過不掩飾,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盡可能避免在輿情預警期,事發單位失語,錯失有效時間。
3、組建政府專業的網絡評論員,積極回應和化解社會關切。一要盡快組建一支有戰斗力的網評隊伍,學會運用網絡語言客觀評述和勸解的手段,化解網上的極端信息。回應的方式可以采用以當事人身份,上網陳述事實,表明態度;以政府主管部門身份,對事件的調查結果,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回應網絡輿論;以網民身份,參與網民的互動。在應對網絡輿論事件中,黨政干部不僅要承擔行政責任,更要承擔形象責任。二要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測,尤其對網絡輿情的發生脈絡、演變規律、影響因素等。三要加強研究,總結出引導輿情向良性方向發展的規律性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