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律學
案例教學法最早興起于美國法學教育領域,這種教學法倡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批判精神,反對“不考慮知識的職業用途的純理論教學”和“為了法學而法學”的盲目傾向[1],反對脫離現實的純理論講授方法。在我國應用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2]雖然被普遍使用,但由于對這一教學法的不同理解,教學實踐模式存在差異,教學效果也不同。應用法學與法的實踐有直接聯系,它所處理的是直接經驗材料,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應用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除了使學生掌握法律知識以外,還要訓練學生的法律技能,培養學生對法律意義的理解,形成法律思維方式,促進實踐能力的發展,使其能“像律師一樣思考”,“科學概括出來的知識并不能直接地驅使實踐,還必須有一個啟蒙過程以使特定情景中的實踐者能對自己的情景有真正的理解并作出明智而謹慎的決定”[3],案例教學就是在課堂上提供一個模擬的情景。在應用法學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模擬的現實情境里,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法律事實,研究法律關系,尋找法律依據,做出法律上的判斷。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客觀分析的能力,有效地訓練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和法律實踐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在應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一)從案例開掘程度出發的案例教學法應用模式
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學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學是針對典型個案涉及到的某一應用法學學科的全部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可以選擇案情比較復雜的案例,詳盡分析案例涉及到的各法律關系、證據,討論適用依據。法院的正式裁判文書是很好的選擇。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學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情境中,梳理其中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討論和分析,訓練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在普通法系國家廣泛使用。普通法國家的法學教育是培養律師和法官的一種職業訓練,這種全面剖析式的案例教學對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法院裁判的依據是成文法,法律體系與法學教育模式都與普通法國家有本質不同,可能在一個案例中會出現幾個性質不同的法律關系,這就要求學生對案例涉及到的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若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案例研討就無法進行,所以,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學適合在本學科教學內容大部分完成或者學期末進行綜合訓練時使用。
問題導向式案例教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的建構方式而獲得。[4]
問題導向式案例教學就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強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探索知識,在案例設置的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問題的設計要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匹配,問題與問題之間要有梯度,要體現內在邏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引導學生在真實復雜的案例中圍繞問題進行自主研究,通過相互交流合作來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更深入地理解問題背后的法律原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法律思維能力的發展。這種問題導向式的案例教學適用于應用法學各學科的教學。
(二)從教學邏輯出發的案例教學法應用模式
演繹法
演繹法遵循從一般到特殊的邏輯思路,先分析講解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案例,做出判斷。教學過程中以講授法為主,案例教學法為輔。理論知識如同公式,案例的分析判斷是套用公式的結果,這種思路缺少對理論知識的論證,案例發揮的作用有限,教學的實質是舉例說明。
歸納法
歸納法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思路,是以案例為出發點,經過討論分析,學生自己歸納出本案例涉及的法學一般理論。理論知識通過對一系列案例的分析歸納出來的,這種抽絲剝繭般探索真理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學生形成嚴密的法律思維方式。
二、應用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運用的要求案例
應用法學教學使用的案例屬范例式案例,著重于提供可在類似的情景中加以遵循的行動指南和模式的案例[5],良好的教學案例要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必須與案例應用的目標相匹配,必須體現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不能偏離目標;二是案例要以教育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問題為素材[6]。一個好的案例相當于把一部分真實生活及真實生活中的棘手問題引入課堂,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三是案例內容應當豐富,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并且要有細節的描述,以增強學生對這一情景的認同;四是案例應當是陳述性的而非思辨性的,要客觀地陳述,不要有過多地分析和解釋。
教師
案例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幫助者,是配角,學生是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探索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在學生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要把握方向,點評學生的觀點要準確精當;其次,教師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司法實踐中對同類案例的認定和處理情況;再次,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所以教師不僅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有所準備,還要能準確把握時機引導學生的思考,或者啟發新思路,或者提出新建議,使案例教學順利進行。
學生
學生在課前必須有一定的準備,對課堂上要討論的案例和討論題要有了解,需要提前閱讀,深入思考,查閱與案例相關的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課堂上要敢于論證和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三、案例教學法與舉例說明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