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為引領和推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推進縣(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要求的進一步落實,促進區域教育綜合改革經驗與模式的交流和借鑒,搭建區域教育局長深度對話的渠道與平臺,以區域教育綜合改革與質量提升為主題,由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與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2011年區域教育發展論壇”于2011年11月9-10日在杭州舉行。來自上海、重慶、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陜西、內蒙古、江蘇、福建、湖南、四川、廣東、海南、浙江等近20個地區的150余位教育局長、專家學者與關心區域教育的各屆人士參加會議。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朱永新常委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教育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不同區域、學校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拉大,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整體發展、社會和諧。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政府、學校和社會資源,科學制定區域教育規劃,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既是一個重大的、嚴肅的問題,也是一個科學的、專業的問題,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區域教育綜合改革需要考慮幾個問題:第一,需要有改革的勇氣和智慧;第二,發展區域教育重點是要促進教育公平,制定區域教育標準,通過組建教育集團把差學校交給好的學校辦,用最大精力解決最薄弱的環節;第三,注重教育和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第四,大力提高教育局長、校長、教師的基本素質。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顧明遠教授做了《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主題報告,指出我國教育發展已經進入由數量擴張到質量提高的新階段,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新時期教育理念的最佳詮釋;通過對每所學校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升教師素質,為學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健康地成長。談松華研究員做了《區域教育發展長效機制的建立》主題報告,提出要承認不同區域發展模式的差異,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分析差異,確定區域教育發展戰略;同時要重視市場對教育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發揮政府在教育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既不能選擇純粹的市場,也不能選擇純粹的政府,而是兩者相互作用,避免政府與市場的內部缺陷。
北師大常務副校長董奇教授做了《教育創新與區域教育質量提升》主題報告,強調只有通過系統化設計、綜合性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才能實現區域教育創新,提升區域教育質量,為此,要將學生發展作為教育創新的宗旨,要創新區域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創新評價理念、機制與技術,創新教育者素質培養思路與模式,總結、交流和推廣各地開展的創新實踐。
與會者就區域教育綜合改革與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體制機制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并達成了共識。
經過廣泛深入的研討,論壇達成“‘推動區域教育改革提升區域教育質量’杭州共識”。論壇閉幕式上,由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龐麗娟代表大會宣讀了“杭州共識”:
第一,區域對于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起著關鍵作用。區域上承國家和地方的教育方針與政策,下接一線的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區域是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和提升教育質量的有力抓手,具備整合與利用內外部教育資源的能力,對所屬學校、校長和教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有責任、有能力、有信心推動區域教育改革提升區域教育質量。
第二,區域需要將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全面發展是檢驗各類教育工作者和各級教育機構價值和貢獻的核心標準,是檢驗國家和地方教育政策與舉措成效的核心標準。
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看學生的學業水平與認知發展,還應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僅要看學生的現實水平,還應關注學生的努力程度與相對進步。學生的全面發展,不等于“同質發展”,達到基本教育標準的前提下,學生的發展可以也應該存在差異。
第三,區域教育當前的主要挑戰是如何促進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規劃綱要將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作為義務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提出要在縣域內率先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發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共同提高;不是低位發展,而是高水平均衡;不是千校一面,而是各具特色,是在發展中均衡、在均衡中發展的動態過程。
第四,改革創新是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通過系統化設計、綜合性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實現區域教育創新,提升區域教育質量,為此,要創新區域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創新評價理念、機制與技術,創新教育者素質培養思路與模式,實現從粗放式的外延管理向精細化的內涵管理轉變,從封閉性的行政管制向開放性的社會管理轉變,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強化教育部門內外的協同與合作,總結、交流和推廣各地開展的創新實踐。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對于推動我國縣(市)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管理職能轉變、教育評價改革,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將起到前瞻性和引領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