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一、職業教育情況
(一)主要成績
1、各級政府重視,投入力度大,辦學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對我省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實施“重點傾斜、重點扶持、重點發展”戰略,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扶貧工程,并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列入《海南省2008—2012年重點民生項目發展規劃》,在財力、人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
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地區職業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在過去五年中實現了巨大的進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2007年以來,各級財政為民族市縣職業教育投入的資金超過1億元,建設職教中心和改擴建職業學校。目前,民族地區8個市縣中等職業學校8所,招生人數從2005年的5384人增加到2010年的12704人,增長了1.3倍;高中毛入學率從2005年的50.69%增長到2010年的69.09%,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四年達到95%以上。
2、各級政府加大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逐步改變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誤區。各級政府加強職業教育宣傳,通過電視廣播、新聞連載、形勢宣講、廣告宣傳、全員招生、走村入戶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灌輸職業教育是與人才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的教育思想,宣傳職業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培養學生正確的人才觀,使學生家長認識到企業及用人單位對有專項技術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改變了學生家長普通存在的唯有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的看法,讓學生家長懂得了學會技術和掌握一門專項技能同樣可以在社會上有作為,讀職業學校同樣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道理。各級政府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正確輿論引導,逐步改變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使更多的學生選擇了職業學校。
3、“三段式”辦學模式得到進一步發展。我省職業教育“三段式”辦學模式是以城市優質學校為龍頭,帶動市縣職業教育,聯合企業,采取“面向市場設專業,面向崗位設課程”的“訂單式”集團化培養模式。
保亭開創職業教育的這一模式大大促進了民族市縣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被教育部作為職業教育的一種創新模式向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推廣。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在新形勢下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在職業教育集團龍頭學校的帶領下,舉辦“村官班”、“巾幗勵志班”等多種辦學形式的探索創新,把課堂設在村間地頭,設在工廠車間,成績顯著,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教育部的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不斷創新的辦學形式,促進了民族市縣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
4、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加強。為了提高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與學生的實踐能力,2007年,省政府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由該校向我省中等職業學校輸出部分“雙師型”教師。在省教育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各民族市縣教育部門積極到該學校引進“雙師型”教師,廣納賢才,充實師資力量,3年來共計引進“雙師型”教師52名,成為各民族市縣職業學校的骨干力量,為民族市縣職業學校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另外,民族市縣職業學校還從企業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兼職,大力引進專業課兼職教師,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庫,不斷加強和充實師資力量。各職業學校還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實施多層次、多渠道的培養,參加各種培訓,使專業教師隊伍和骨干教師隊伍迅速成長,形成合理的梯隊結構,起到引領和模范作用。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師資力量的加強,促進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5、構建中職學生資助體系,加大對中職學生的資助力度。2007年,經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廳、財政廳和人勞廳聯合下發了《海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施方案》、《海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及免除學費住宿費管理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相關實施文件,按照中央、省、市縣按比例分擔的資金籌措原則,對所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對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除學費。民族地區部分市縣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也制定了優惠政策,有的市縣除了每年給每位中職學生發放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外,還根據本地的財力,對就讀所屬中職學校讀書的學生的學費、住宿費實行全免,并每年另外發放生活補助金。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助學金管理制度,實行專人管理、專人負責、專人發放,確保資助金的安全運行,解決了民族地區學生就讀中職學校所帶來的經濟困難,讓學生更安心地讀書。
6、辦學方式多樣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專業設置更加符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需要和社會市場的實際需求。民族地區職業學校根據各自特點,緊緊圍繞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及本地的產業發展實際,堅持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瞄準市場需求,優化學校專業設置,重點發展和優先發展與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相關的服務專業,如旅游服務與酒店管理、高爾夫服務與管理、汽車服務與維修等專業。各職業學校還根據辦學條件開設了符合本地實際的專業課程,如儋州職業學校采用“校中廠”和“廠中校”的校企合作方式,設置了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把工廠搬進了校園,學生設計并生產的服裝還出口歐美等國家及地區;萬寧職業學校與海馬汽車、金盤電氣、海口觀瀾湖度假區等10家企業形成合作關系,實現了專業定位和轉型,定向培養學生,這種訂單式的培養方式,讓企業對員工的培養環節提前在職業學校中進行,學生畢業即能上崗,很受學生、家長和企業的歡迎。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些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措施不夠得力;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傳統觀念和社會環境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使職業學校招生難度加大;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師資隊伍管理滯后;資金投入不足,實訓設備及辦學硬件設施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