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市場營銷論文
一、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教育領域是最需要個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領域,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尤其是緊貼市場的專業課程市場營銷,更應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積極探索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的基礎上,大力倡導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大力推進體驗式教學方法,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優化課程結構,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二)通過一些標準將體驗式教學分成不同的體驗形式。體驗要先設定一個“主題”,體驗式營銷是從一個主題出發并且所有服務都圍繞這一主題,體驗通常是由于對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參與造成的,不論事件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也會包括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時也可因身體的一些活動。對于體驗式教學也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體驗的內容印象深刻,做到活學活用。
二、體驗教學體系的構成
(一)什么是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根據學生思維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二)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比較。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情感陶冶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認為教學應該是一個以“經歷”為主,經歷中求“體驗”,“體驗”中再學習的過程;而傳統營銷教育模式主要以校內培養為主,全部或部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以及規定的實踐基礎訓練完全在教室完成。畢業后才自由選擇專業方向和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
(三)體驗式教學體系
1、目標體系: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目標體系起引導驅動作用。目標體系是各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結合專業自身特點制定的本專業總體及各個具體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標的集合體。現在社會變化以及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期望,也要求高校的專業教學計劃需定期修訂,就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方案、主干課程、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面向等進行廣泛調研、反復論證,以理性的目光審視實踐教學。
2、內容體系:在整個體系中起受動作用。內容體系是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合理結構配置呈現的具體教學內容。在目標體系引導驅動作用下,一方面對學生文化基礎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管理體系:在整個體系中起到信息反饋和調控作用。管理體系是指組織管理、運行管理、制度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總和。
4、保障體系:由師資隊伍、技術設備設施和學習環境等條件要求組成,是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運行中各組成要素既要發揮各自的作用,又要協調配合,構成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功能。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必須具備驅動、受動、管理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運轉,從而實現目標。
三、在體驗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體驗教學中教學方法手段靈活多樣,一般來說,案例與實踐相結合。這里簡單的提供一種模擬銷售的體驗教學活動框架設計:
(一)展開實踐教學的思想動員。(活動主旨)首先,讓學生感受到:今天市場充斥的產品差異化越來越小,假如你是銷售者,一定要讓消費者感受到你的產品和別的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并通過體驗參與,讓顧客盡快接受產品的好處;其次,通過模擬消費者的參與,更進一步了解銷售方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讓顧客把需求和購買欲盡快與產品產生連接;再次,通過和教師設定的互動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消費者和銷售者的各種心理活動有什么不同,以期將來到社會上,應用所學知識,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做出合理判斷和解決方式。
(二)制訂方案,為體驗教學創造條件。(活動安排)安排教師模擬消費者,學生模擬銷售者。學生可以以任何方式和任何物品向老師進行銷售。按交易成功計算。時間從學期初開始到學期末結束,共三個月的時間。學期末進行總結評比。
(三)采用開放式體驗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際運作)
(四)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實驗實踐教學管理、運行、評價機制。(活動總結)學生的模擬與教師的總結缺一不可,而教師的總結更能起到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與提升感觸的作用,比如學生一共用了多少種營銷方式進行營銷?而最成功的案例是哪一個,為什么?通過實際體驗過程,教會學生市場千變萬化,把課本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實際操作中才是硬道理的觀點。
四、體驗式教學結論
體驗式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企業影響深遠;同樣,體驗式教學時代的到來,也對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一要求。
(一)固化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檢驗所學理論,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同時,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通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檢驗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發現新問題,誘發深層次思考,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習的能動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感性認識,既動手又動腦。
(二)培養技能。從所學專業任職崗位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培養學生實操能力。技能培養是實踐教學的重心和核心,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三)發展能力。在理解、深化理論知識和培養技能的同時,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實現由理論到實踐、由知識到能力、由模仿到創新的轉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嚴謹的工作態度。實踐教學是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可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所學理論知識,推動探究性、合作性學習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價值觀,激發其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知識面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動手操作能力差的關鍵所在。
作者:薛 熹 單位:河南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