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大學英語論文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發揮主導作用,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媒介,利用情感策略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及時指出學生遇到的問題,同學生面對面交流,發揮教師的監控性和指導性等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多媒體、網絡等媒介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組成部分。在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爭論之后,研究者不再將注意力放在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孰優孰劣上面,而是努力探索將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揭開了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篇章。教育專家們指出混合式教學是“技術提升教育”的必然發展方向,是有效解決教學難題的最佳選擇。只有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才是教學發展的必然,也只有將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與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優勢相結合,才符合目前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基于課堂和網絡的混合式大學英語聽力活動設計
大學英語聽力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傳統教學中大學英語聽力在整個英語教學中所占課時很少,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顯然不可能,混合式教學模式剛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課堂和網絡都成了大學生學習英語、提高聽力水平的園地。但是,混合式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主要以任務驅動,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堂聽力活動和網絡聽力活動。
1.以課文錄音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課文是學生最容易接觸到的學習資料,課文錄音是學生提高聽力的第一手資料,尤其針對那些基礎薄弱,英語聽力不太好的學生。將課文錄音按段落分成幾部分,每部分根據內容設計選擇、填空、句子聽寫等聽力活動。教師可以將這些活動發布在英語學習網站上,或者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將音頻和文字資料傳給相應聽力水平的學生,督促其完成,并及時檢查、評估。
2.以詞匯聽寫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但詞匯記憶是讓學生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一提到學英語,許多學生首先做的是拿起英語書從課后的單詞表中背單詞,有些甚至買一些大學英語四、六級或考研英語詞匯等書籍,專門背單詞。結果,許多學生詞匯量的確不小,卻不能準確地運用。詞匯活動看似簡單,卻是許多學生喜歡參與的。因此,圍繞詞匯記憶設計一些聽力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單詞發音,又可以增加記憶單詞的趣味性。詞匯活動主要包括英英、英漢、漢英單詞聽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完成單詞聽寫后,系統會自動評分,顯示出學生寫錯單詞的正確形式,活動中還會設計每個單詞的詞根、派生詞、不同的詞形結構,還有例句等。所有內容都有聽力原音,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選項。
3.以BBC、CNN等新聞報道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BBC、CNN等廣播節目中,無論是播音員的語音,還是節目內容都是地道的英語。利用節目的內容,設計一些選擇填空、填詞、句子聽寫、復述等聽力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選擇不同語速的材料,設定活動的難度并明確標注出來,供學生自主選擇。教師還可以對聽力活動中涉及的英語俚語、連讀、省音等進行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對一些基本聽力技巧的掌握。
4.以試題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這部分活動主要設計的是往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真題以及教師選擇的模擬題聽力部分。活動內容涉及聽力技巧、聽力原文及答案講解等,教師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對聽力材料提供疑難詞匯講解、背景知識補充等環節。
5.以英文歌曲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英文歌曲聽唱是提高英語聽力的又一有效途徑。節奏時而輕快、時而舒緩,在音樂的伴奏中,一句句歌詞自然流出,這樣學英語既輕松又愜意。許多大學生在學了將近十年英語之后,卻不會唱一首英文歌曲,因為在學生的心中,學英語就是為了參加考試,很多人從沒想過英語除了考試還能做什么。英語歌曲活動以歌詞填寫為主,要么是詞匯填寫,要么是整句聽寫,還可以設計歌手及歌曲簡介等。
6.以英文原聲電影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電影是最具吸引力的學習內容。通過觀看原聲電影,學生可以學到地道的英語表達,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等文化常識,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語言環境。在觀看電影之前,學生可以點擊要觀看的影片,了解影片簡介,學習影片中可能出現的生詞以及涉及的文化背景。影片配有英文字幕,學生可以根據程度選擇是否隱去字幕。
7.以西方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文化是語言的載體,要真正學好一門語言,必須對其文化有一定了解。東西方文化顯然有很大的差異,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為文化的學習遠比語言本身的學習要有趣得多。西方文化方面的聽力活動可以分為若干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專題,比如語言、人文、歷史、文學、藝術、宗教、建筑、飲食、科技和法律等,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內容。網絡平臺中的聽力活動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專題內容選擇圖片、視頻等,使學生對文化知識有更直觀的了解。
三、活動實踐與反思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雖然已經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在許多方面還不夠成熟,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借助混合式大學英語聽力活動,教師在課堂和網絡兩種環境中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逐漸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同的聽力活動,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多選擇。教師也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結合教材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活動內容。以英文歌曲和原聲電影為主要內容的聽力活動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剛開始學生們對聽唱英文歌曲還不太能時接受,因為很多時候他們聽英文歌曲都是和著樂曲去哼唱,很少把歌詞聽清楚。參與了聽力活動后,他們開始關注每句歌詞,開始注意英文歌曲的唱法,當他們完全聽懂一首歌并學會唱時,許多學生都體會到了深深的成就感。一開始觀看原聲電影時,多數學生都盯著字幕看,很多活動是在看的基礎上完成的,而不是完全靠聽。訓練一段時間后,學生們逐漸習慣了聽,尤其是一些日常用語,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難,心理壓力逐漸減小了,學生們也逐漸喜歡上了原聲電影。以試題為主的聽力活動主要是針對考試前的訓練在網絡上進行的。教師將活動內容上傳在網絡上,學生自行點擊收聽,進行完活動后可以自己核對答案,并學習聽力活動中涉及的聽力技巧,也可以同教師在線互動,及時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聽力活動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需要很強的耐心和很好的信息技術水平,也需要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及時監督指導,適時與學生溝通交流,隨時根據需要調整活動內容及安排。同時,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集思廣益,通過教師們的集體努力才能完成。
四、總結
大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有限的課時里,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分別展開訓練,既要為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做準備,還要為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以及為托福、雅思等考試打基礎;同時,還要盡可能地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因而,大學英語教學任重而道遠,大學英語教師責任重大。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符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大學英語教學發展需要的。借助課堂和網絡,利用各種聽力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為其他技能的提高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
作者:陸紅燕 馬彥峰 單位: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