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大多的教學時間用在“講”課上,但是我們該如何“講”呢;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并不是一概地反對老師講,而是主張“精要地講”,有利于培養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講。我們要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研究科學的“講課”和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加上精當的評點,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給學生騰出思考的空間,學生自主探究,就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自讀感悟,老師加上精妙的點撥,學生便能感悟得更深,更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動手與動腦的機會。過去“滿堂灌”的作法,只能讓學生厭倦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上,要大膽創新,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啟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語文的傳統教學采用“老師講,學生聽、記”的注入式方式,教學形式單一,這種直接灌輸知識的方法,雖也會出成績,但教師教得沒勁,學生學得無趣。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了一種互動關系,無法達到心與心的溝通。即使教師再教得有條有理,入木三分,而不把學生調動起來,讓其參與課堂中來,也是一堂失敗的課。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必須改變過去那種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好方法。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學法現狀,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啟發式教學的指導思想。要善于創設問題的情景,吸引學生到教學活動中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研究,掌握學習方法,做到會學、善學,同時還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有效開發,促進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三、提倡小組合作學習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教師要領會合作學習的精髓,正確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接近了,學生的確是“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訂了學習目標,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較好體現了因材施教、主動發展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每一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激發了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運用恰當的表揚、鼓勵與批評、指責的手段對學生學習的成績和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予以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教育方式。評價要講求科學性和合理性,如果一味地將分數作為評價一名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愛好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因此,要對學生進行客觀而又合理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一般應以表揚、鼓勵為主,教師在運用評價這一手段時,應該從積極的方面入手,把鼓勵與批評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真誠鼓勵每個學生都去獲得成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總之,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成舊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為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初中語文教學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們群策群力,從革新教學理念著手,尋找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設計更適合新教育的教學評價制度,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作者:李朝東 單位:貴州省仁懷市魯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