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循因材施教規律
作為班主任,就需要從如下方面因材施教:其一,充分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學生處于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同時要與任課教師溝通,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策略,使他們能夠全面發展。其二,班主任要具有分析的能力,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其三,教師要能夠把握學生的優缺點,對于學生的優點要適時適度進行表揚和鼓勵,對于其缺點和不足,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做到對癥下藥,實現每個平衡有序的發展。
二、注重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他們對于孩子的情況了解得比較全面,經常和家長溝通,通過家長獲取學生的信息,取得家長的支持,是當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一種有效做法。只有通過家庭和學校的有機合作,才能夠實現家校聯合,從而共同幫助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孩子當中,家長的情況是復雜多樣的,其職業類別、性格氣質、教育方式等都有很大不同,因此,班主任就需要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和調查,通過了解家長的年齡、家庭條件、職業類別、文化水平和知識結構,做到對家庭情況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分層與家長進行溝通,可以用書信、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溝通。對高學歷、水平較高的家長,可以征求并尊重家長意見,達到溝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家長能夠意識到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把握教育的基本原則
“教育無小事,事事關教育”,對不同類型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班主任教育中,我們要把握好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原則,實現學生能動有序的發展。一方面要采用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以表揚和激勵為主的,在教育過程中,要以理解、研究學生為前提。只有熟悉學生,才能富有成效地教育學生。多和他們談談心,了解他們的苦與樂,傾聽他們的希望與要求,用實際的行動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用強烈的情感喚起學生潛藏在心底的渴望,并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要采用批評教育。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表揚和激勵的基礎上,適度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能夠增強教育效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講究教育藝術,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一是教育學生要注意場合,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二是教育學生要注意方法,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要區別對待;三是教育學生要委婉含蓄,要將有形和無形結合起來;四是教育學生要把握度,班主任不能經常無理由大動干戈,可以恰到好處的生氣,讓學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教育藝術在于喚醒和激勵,在于激勵和鼓舞,在于尊重和熱愛。教育好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和成長,這是每個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需要努力的。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
作者:王海霞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田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