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論研究的操作員
只會教課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教書匠,而會研究學問的人,我們才會稱之為“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更多的是“校本教研”,大力提倡“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更多的傾向于“研”。我國古代教育家就有“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只有潛下心來,才能專心研究教育理論,教育教學方法,研究教師如何成長;只有通過真正的實踐研究,獲得第一手的資源,才能運用于教學之中,使自己的日常工作獲得更真實的支持依據。沒有研究實踐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老話至今還很適用。
二、整合實踐的調度員
通常在接受新理念上,教研員在時間和領悟上可能比教師要快,但是,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實際問題,還是需要一線教師本身。教研員如果脫離了教學第一線,缺少實踐的積累,他們的認知只能來源于書本和主觀臆斷。沒有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過程,會造成認知的片面性,會成為教育理論的空談家,不能更好地發揮教研員的實際作用。因此,教研員必須積極與教師合作,充分參與教育教學實踐,與教師一樣堅持一線教學、一線調研,與學校教師合作,開展平等對話、交流和互動,向教師學習,從教師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共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三、總結反思的服務員
作為一名教研員,無論哪個級別,都要面對一個區域。在這一區域里,教研員是為全體教師服務的,是為整個區域服務的。教研員服務得是否到位,決定了該地區教育教學理念及方法貫徹使用得是否全面。這就要求教研員要經常進行總結反思,總結每一個階段的工作、總結某位教師的教學活動、總結每一次教研活動、總結每一次培訓等等。此外,教研員還需要思考,自己是否按著即定的計劃實施各項工作,完成了哪些任務,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未完成的任務,出現哪些沒有預想到的問題。并且,要依據這些資料,制定好整改的方案。這樣,才能從一個區域著眼,從大局著想,面向全體,從而調整工作策略。
四、課程改革的排頭兵
我們經常會聽到“率先垂范”這一成語,也經常會聽到某某教研員上了一節什么樣的示范課。這當然是示范,但還不是完全的示范。一節示范課,僅僅能示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但什么理念在支撐著這些方法和手段、這節課為什么需要這樣的方法和手段、為什么這種方法和手段是可行的、在具體的實踐中怎么操作等問題,卻不是一節示范課所能解決的。這就需要教研員對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加以引領和示范,也是對教研員職位內涵的體現。
作者:杜虹 單位:營口市站前區小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