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數學教育論文
數學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必須具備趣味性。小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強,自制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不高。針對這些特點,課堂提問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避免過多的書面語言,生澀難懂的提問學生聽不懂,更不愛聽,如果能夠運用幽默形象的語言來提問,無疑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必須簡練,過于冗長的提問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知道教師提問的方向是什么,再加上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數學的厭煩情緒,因此必須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在數學的世界中學習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 數學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
根據維果茨基理論推斷,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定義為人為的發展,將兒童的思維發展置于“最近發展區”的時候,學生的發展能力才會最大程度的發掘出來。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的設計中,要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考慮到是否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問的設計既不能過難,設計的問題超出學生的發展水平,讓學生跳起來也無法夠到,也不能過易,簡單的“非對即錯”式提問將失去了提問的價值和意義,更不能一味地遷就學生,迎合學生的答案。真正藝術性的提問設計必須在學生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難度,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有效的“最近發展區”,保證提問設計的科學性。 數學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必須具備啟發性。孔子認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真正的教育應當是具有啟發性的教育,不是教師直接教給學生什么,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獲得什么。眾所周知,數學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啟發性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具有啟發性的提問設計利于學生形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在提問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對未知的數學世界充滿好奇,進一步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當然,啟發性的設計不僅反應在問題的設計上,還表現在適時的引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應和思維特點進行有效引導,摒棄“處處皆問”的盲目,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數學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必須具備層次性。
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課堂教學不應當只關注優等生,而應當面對所有學生,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的主要目標。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中需要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層層推進,拾階而上,一方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方面關注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獲得思考的機會,享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隨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逐步開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模式實現分層提問,給優等生“拔高”的機會,給中等生“探索”的機會,給學困生“參與”的機會,只有提問具備了層次性,才能提高數學課堂參與的廣泛度,提高課堂效率。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波普爾曾經說:“任何科學與知識的增長皆始于問題”。的確,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課堂教師提問設計的趣味性、科學性、啟發性、層次性等都將直接影響提問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具備開拓進取的思想,靈活創新的意識,以具有藝術性的提問關注每一個學生,為數學課堂增加靈動的一筆。
作者:牛鳳玲 單位:大安市舍力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