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高等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音樂專業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在培養專業型人才的同時逐漸向培養綜合型實用人才方向轉變,從而適應新時期社會與教育發展需要。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基礎音樂教育工作的教師,它與音樂表演、音樂學等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為宗旨的綜合性學科。彈唱能力作為基礎音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實用技能,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卻常常被忽視,使得很多學生自彈自唱的能力極差。誠然,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本文將對彈唱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進行探悉。
一、培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彈唱能力的意義
彈唱課程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它的開設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音樂理論知識,熟練地掌握多種音樂技能起著關鍵的作用,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未來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或學前音樂教育,都具有重要意義。如在教學中,音樂教師面對接受基礎音樂教育的學前兒童或中小學生時,一邊用甜美的歌喉演唱所教的歌曲,一邊嫻熟地彈奏鋼琴,這種彈唱自如、聲情并茂的“范唱”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和音樂智能,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佩之感和崇拜之情,使“教”與“學”達到最佳效果。試想一名在“教唱”時不是彈的伴奏出問題就是唱的不好的音樂教師怎能給學生美的啟迪、美的享受?所以,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彈唱能力的培養,應視為整個音樂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彈唱技能的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一直沿襲著專業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造成一些高師音樂院校的課堂教學過于強調單項技能培養,使一些學生產生偏科的現象。如,喜歡鋼琴演奏的學生就把時間和精力放到鋼琴學習上;喜歡聲樂演唱的學生就把時間和精力放到學習演唱學習上這種學習結果最終導致主修鋼琴或主修聲樂的學生邊彈邊唱技能都極差。2012年3月,筆者對廣西部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從調查的結果數據來看,60%的學生只能對自己的主修課程進行有把握的展示(或是演唱,或是演奏),但要讓這些學生展示邊彈邊唱兩者兼并技能,卻不僅輔修的專業技能表現不了,就連平時很有把握的主修專業技能也受到無法協調的影響;30%的學生勉強可以較完整的彈唱一首平時練熟悉的曲目,但伴奏的和弦又過于簡單,對于音樂的表現力也不夠;只有10%的學生可達到理想的狀態,做到將和弦的編配、歌曲的演唱、鋼琴的彈奏三者完整、協調、自如的展示出來。以上調查足已證明,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課時安排等方面還存在問題。三、培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彈唱技能綜合素質的途徑
(一)彈唱技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強調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過程中。”1彈唱既然是一種集聲樂演唱、鋼琴即興伴奏、和聲知識、音樂素養等為一體的綜合運用能力,那么學生在學習彈唱的過程中便可通過對不同學科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審美經歷,在伴奏的不斷創新和對作品的情感體驗中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比如在彈唱藝術歌曲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何為藝術歌曲。“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是音樂藝術中的一個品種,屬于嚴肅音樂范疇,曲作家根據歌詞的意境,情感和風格,精心譜寫出音樂旋律,并配有烘托、渲染歌曲旋律內容的鋼琴伴奏或樂隊伴奏,與歌詞融為一體,盡善盡美地塑造出完美的音樂形象。藝術歌曲的篇幅小、容量大、深入淺出,用奔放嚴謹的月似和精煉嫻熟的手法,反應人民群眾的生活,揭示深刻的主題,給人以美的享受。”2而這種在彈唱作品之前對作品的理解與關注,正是對個人審美經歷的一種豐富,也必然使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有所提高。
(二)幫助學生認識彈唱技能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搖籃的高師音樂教育,彈唱這一實用技能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它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基礎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切實可行地提高了音樂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那么,在教學中,我們究竟怎樣去幫助學生認識彈唱技能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呢?
1.幫助學生認識彈唱技能的實用性作用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雖然很多中小學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模式,但在一些沒有條件購買高檔教學設備的學校里,彈唱技能所需要的教學器材就要相對簡單許多,可以是一架破舊的二手鋼琴,可以是一臺幾十年前的腳踏風琴,更可以是一臺只需抱在身上就能隨處演奏的手風琴,再加上一名具有彈唱技能的音樂老師,就可以讓那些沒機會接受更好音樂教育的孩子們更全面、更直接地了解音樂、熱愛音樂并創造音樂,只要通過老師演唱和演奏就能給孩子造就一個美好的音樂世界。
2.幫助學生認識彈唱技能的示范性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于音樂形式的多樣化也有了新的要求,合唱藝術這種易普及又充滿凝聚力的音樂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如:中小學的音樂實踐課中,就常常開展合唱課或合唱比賽,在合唱排練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對學生的演唱進行逐字逐句的練習,如果老師具備彈唱的能力,在節奏復雜的地方、在音準出現偏差的時候、在分聲部的練習中老師就能給予直接的示范和有針對性的練習,如《童年的金鑰匙》這首歌曲,在第九小節就出現的兩個聲部的演唱,沒有音樂基礎的孩子很難一開始就能把兩個聲部做到完美的融合,通常都會出現低聲部跟著高聲部跑的情況,老師若能在這個時候邊伴奏邊演唱帶著低聲部的孩子進行分聲部的練習,待練好后再與高聲部融合,時間久了就會對這種情況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在對作品的詮釋與理解中,老師若擁有彈唱技能就能在孩子演唱的過程中,通過自已彈唱時的情感表達對孩子情緒的把握有所感染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