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數學論文
一、設置教學情境,以疑問增強趣味性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創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就必須依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年齡特征進行合理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設置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知識基礎以及邏輯能力,使教學過程情境化。而由于疑問與好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進行合理的疑問設置也就能夠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疑問與懸念,有效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同時又能夠有力地促進高效課堂。
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千克和克”時,教師可以拿出學生經常吃的100克早餐面包問學生100克的面包是多少千克,如果面包工廠要生產1000個面包是多少千克。這時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這個問題不僅僅涉及到了千克與克的問題,還涉及到了之前學的乘法與除法問題。教師可以額外列舉一些其他的常見物品,進而進行課堂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回答給出肯定意見,進而進行具有趣味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活動。
二、進行應用型數學教學設計,確保趣味性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實際的生活,而在學生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的痕跡。教師應該根據這個原則進行應用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設計,使小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吸引力,進而更加熱愛數學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高效的課堂設計時,要注意將教學的方向指向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利用率大大增加。并同時要確保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具有豐富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產生學習的沖動與興趣。
在進行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除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極具生活氣息的課后作業并在第二天進行課堂討論。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當天放學后與媽媽一起進行生活必需品的選購,十元錢可以購買多少斤三元一千克的蔬菜、二十元錢可以購買多少卷四元一卷的卷紙,剩下的錢可以購買幾件玩具等等,并在回到家中之后進行記錄,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與同學間的互動討論與向老師的匯報。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并在過程中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進行趣味性課堂教學
新型的教學形式早已摒棄了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而是將學生與其發展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因而創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使其充分發揮學習主體性與能動性,學會自主學習。此外,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前提下,要注意趣味性的設計。使課堂的數學教學游戲化,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興趣與特點,促進其發展,并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四、總結
教師要想創建高效的低年級數學課堂,就必須嚴格按照課程的標準與趣味性的原則進行教學。改變教學形式,采取較為靈活的方式進行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滿足低年級學生在年齡上的需求,使其小嘴張開、小手舉起來,打下數學學習的堅實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高效與趣味并舉,教師與學生同發展。
作者:王群 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