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的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關鍵環節,只有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堅持深入課堂聽課和評課,準確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增強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1.了解檢查聽課。
這種聽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每學期開學第一天開始我和校長便對1-6年級進行聽課,主要了解教師有無充分準備,以達到督促目的,了解教師執行課標和教學計劃情況,了解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改革情況,了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身心狀態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種形式的聽課提醒教師將不懈怠對每堂課的認真準備。
2.指導性幫助聽課。
在循環聽課結束后我將重點對新上任的特崗教師進行坐班聽課,這種指導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同教師一起備課,研究教材、教法、教案設計,必要時還要指導試講,每次聽后要及時交換意見。記得我校特崗梁銹月老師剛接一年級時,課上得很糟,我就連續聽課指導近一個月的時間,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教師和她一起備課、上課、聽課、研究指導等,現以由剛開始的差老師,差班級已成為一名待培養的市骨干教師,班級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的直線上升。這樣的聽課雖然比較辛苦,但能使這種情況的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3.突擊性聽課。學期中后期進行的聽課,主要了解認真教學的持續情況,我通常在聽課后利用5分鐘的時間依據新課教學內容,當場出題、當場測試。通過課堂小測試可以了解學生課堂掌握情況,就可知教師的近期教學狀況,進而可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指導,通過這種形式的聽課可有利促進教師尤其是中老教師的認真備課、上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制定執行教學常規的具體規定,檢查工作落實
從實際出發,以“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為基本依據,制定備課、上課、批改、輔導、檢測、質量分析反思等方面的具體規定。(因為我校各班學生少,作業的批改和輔導教師們都很認真的做到面批面改和個別的輔導)
1.抓備課關:“教”字成功,必“備”字先行。
每學期要求各科任應認真學習“新課標”的內容,積極鉆研教材,達到“三心”(編者、教師、學生)相通。備課要講求實效性,要把大量的時間重點放在鉆研教材、熟悉教材上,借助教師用書思考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關鍵如何開啟,精心設計好能體現新課標理念的教學言行以及訓練點,做到吃透教材、熟悉教材,摸清學生的認知、思維特點的基礎上,選定最適合自己學生實際的教法,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2.抓上課關:激活課堂,優化課堂。
我們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重把傳授,輕啟發的問題,倡導每節課40分鐘,教師的問和講最好控制在15分鐘內,安排20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5分鐘進行課堂小測。評課也以此作為衡量的尺子。成功的課例,組織全校性的教學觀摩;不足的課例,組織教師分析、研討。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動中反思、頓悟,逐漸轉變教學觀念。
3.抓調研工作。
質量調研是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獎優罰劣的主要依據。我校現行的“月測”制度已經歷了二年的實踐,在命題、監考、批閱、分析、通報、整改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為了進一步提高月測的效果,我校對月測工作進行了一番調整,確定了兩個重點:一是把薄弱學科、薄弱班級、薄弱教師作為檢測的重點;二是把畢業班語、數、外、科四門學科作為調研重點。針對第一個重點,我校采取輪流調研、跟蹤調研、突擊調研、月測的方式,而對畢業班則除了采取“月月測”的調研方式外還要進行單元測試,確保畢業班的教學質量,力爭使畢業班成為展示我校教學質量的窗口。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農村小學只有加強學校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有立足之本,才有生命力,學校才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將不驕不躁,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相信我們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越走越遠。
作者:于玲 單位:吉林省龍井市銅佛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