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中學英語論文
一、降低要求
后進生缺乏學習行為的出現,許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學習,而是因為學習內容的難度超出了他們的現實能力,他們無法學習,因而就不可能產生學生行為。這種情形時常出現,就會在不自覺中形成懶于行為的習慣,造成落后于他人的現實。對此,教師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確定相應的學習內容,以保證學生在學習期間及時地有效地隨教學進程而動。這樣,就為自己學習行為的繼續奠定了基礎,學習的行為就會再一次出現。如此的反復,學生就在自覺不自覺的參與當中形成參與的習慣,其學習行為也就成為自動行為。
二、教其名理
認識是行為的前提。后進生良好的習慣的理想的發展結果,直接源于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因而,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事物就成為貫穿于教育和教學始終的根本方法。學生的閱歷淺,經驗少,認識事物往往只見現象,不見本質,或者只見一面,不見另一面。落后學生的主要癥結就在于不能正確地認識別人,也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找不到別人先進和自己落后的根本原因。對于這些情況,教師要用學生的實際,啟發他們認識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在引導他們認識先進同學的學習成果時,更重要是引導他們觀察認識先進同學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認識到結果的差距首先是行為的差距,總體結果的差距,首先是平時點滴行為的差距。良好的結果,優異的成績,是平時一點一滴努力的積累,是大量艱苦勞動的積累,少吃一口也成不了胖子,經過結合實際講述道理,使學生的注意力由臨淵羨魚,轉向退而結網,這樣,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根本。
三、允許犯錯
怕犯錯是后進生懶于參加學習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其學習提高的大敵之一。怕犯錯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教育者對學生學習活動中出現的錯誤不能冷靜對待,而是橫加指責,造成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縮手縮腳,不敢參與。以至于不僅浪費了學習時間,而且形成了心理障礙,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想啟動后進生的學習行為,必須允許他們犯錯,必要時更需鼓勵他們敢于犯錯。要給他們分析說明在學習上敢于犯錯的意義,指出錯誤出現的價值,使他們認識到在人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甚至有時是光榮的。錯誤的意義某些時候要大于成就的意義。要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由于怕犯錯失掉的機會,造成的損失。還可以把名人和偉人在學習和事業當中犯錯和失敗的事實介紹給他們,以克服他們對參與失敗的恐懼心理和恥辱心理,有效地啟動他們的學習行為。
四、持之以恒
沒有持之以恒,就沒有循序漸進,就沒有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可言,后進生的學習行為就會得而復失。持之以恒是以上諸要點生效的根本保證。它是包括教育轉化后進生在內的任何事物成功的根本要素,對后進生學習行為的啟動尤其需要,過去我們對后進生教育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此,失敗的關鍵也在于不此。今后,我們對后進行為啟動的關鍵同樣在于此,舍此一點,必是空談。
五、總結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轉化一個學困生比培養一個優秀生更重要、更光榮。八點方法,猶如一劑草藥,在治愈后進生這一頑癥中,如果缺一,就達不到理想結果。當然,還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增加必要的方法,但是切記:治病如抽絲,既是復雜的、困難的,又是漸變的。只要我們每個老師都堅定信念,持之以恒,細致地去查找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撲下身子去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作者:張亞芹 單位:濰坊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