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1.立足教學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才能使他們真正地喜歡上這門課程,才能用心學習。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興趣的源泉在于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實和現實,而人內心里有根深蒂固的這種需要。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為強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計算機的游戲功能,將新課程教學與游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程較之于其他學科,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以及創造性和應用性,在教學中,應當充分體現出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且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當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想方設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主動構建者。
實際教學過程中,建議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課程教材應當以該種教學模式為基礎進行編寫。同時,采用分組教學方法,將班里的學生劃分為若干個組,教師與小組長具有交互權,督促本組同學加強協作,在分組合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和主動學習意識,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根本所在。
3.建立健全合理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過程中,應當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為重點,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因其具有較強實踐性,所以,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過程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關注,運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至關重要。
4.總結
總之,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思想重視,注意教學模式和方式方法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作者:陳偉 單位:重慶市實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