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農業科研單位后勤管理改革需把握的原則
注重“內化”工作,把握“外化”機遇。所謂“內化”指的是,做好思想準備,保證有足夠資金購買優質服務,切實做好后勤隊伍建設工作,改革后勤運行機制。另一方面,后勤社會化改革要選好切入點,老院區改革要循序漸進,對于引進社會化服務目的,要具體明確,堅持從實際出發,等到條件成熟后在進行下一步改革,采取市場保護措施。如果是新院區改革,最好是一步到位,積極引進社會化服務項目,一些具備條件的院區可以提前完善后勤社會化改革,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在實施后勤制度改革前,先要制定人事政策,這是引進社會化服務的基本前提,關于怎樣充分發揮后勤人員才能,挑選出真正的精英人才,具體措施可以借鑒農業科研單位的試驗場員工分流,通過優勝劣汰方式,把人才分配到真正適合的崗位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院職能部門以及后勤部門聯合制定服務項目崗位規范,從原則上說,關鍵崗位應選派骨干后勤人員,單位社會服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崗位規范。當然,工作過程中要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給予員工人文關懷。
2、農業科研單位后勤管理改革的發展建議
2.1新形勢下后勤發展的指導思想及目標
后勤發展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重點是為農科院“1+3+X”工程提供有效服務,滿足農科院體制改革發展需要,精簡機構人員,提高辦事效率,把自主服務和市場化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后勤管理向社會化過渡,始終圍繞管理、服務、保障三個基本目標,建立規范統一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后勤管理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后勤改革目標:從科研單位自身實際出發,在新形勢下,后勤改革目標應包括兩方面內容。首先是“一體化”目標,這是農業科研單位后勤管理改革的需要,也是實現后勤服務社會化的必要組織條件。基于當前農業科研單位擁有的資源以及“1+3+X”工程建設需要,整合優化各種后勤資源,包括院區、研究所、試驗站、試驗基地等,集中后勤資源、統一分配,充分發揮各部門人力、物力、財力優勢,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各單位領導應致力于制定科學決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研進步。其次是“社會化”,即后勤社會化改革,關鍵在于避免科研單位過度參與社會資源分配,實際上就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通過社會力量來運營科研單位后勤服務,讓社會分擔后勤部門工作壓力,進一步提高后勤服務水平。
2.2革新管理方式
目前,周圍一些兄弟科研單位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采取不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比較合適的改革方法就是采取委托管理方式,包括委托方、代理方、受益方三大主體。一般來說,院區后勤部門是委托方,而社會專業后勤服務機構作為代理方,受益方主要是科研單位及其員工。從理論上說,委托管理不會轉移后勤資產,只是委托服務活動,通過社會化改革轉變傳統后勤管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現階段,后勤服務日益專業化、市場化,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到后勤服務中,推動后勤服務向社會化方向發展。在新形勢下,隨著“1+3+X”工程建設不斷發展,科研院所重新規劃布局,怎樣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以及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準確認識后勤保障作用,是后勤管理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思想指導后勤改革,積極探索新思想、新方法,促進后勤服務更好發展。
作者:張 帥 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