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前教育論文
1學前教育市場化帶來的問題
1.1幼兒園發展不平衡
在區域經濟發展較快較好的地區,為了爭取學前教育市場,爭先開設幼兒園,使得幼兒園過剩,園舍空置,相對于那些較貧困欠發達的地區,因為幼兒園資金不足造成幼兒園緊缺現象,幼兒入園困難。
1.2幼兒園間惡性競爭加劇
學前教育在國內越來越受到重視,表現在幼兒園所數量的急劇增加、幼師隊伍的日漸龐大等方面。然而,由于政府財政撥款和管理有限,公辦園的數量遠不及民辦園,公辦園勢單力薄,民辦園逐漸成為學前領域的主流。為了解決辦園的資金運轉問題,吸納更多的生源,也為了迎合目前家長那種盲目的心態,園所之間不惜靠打出“個性”教育、擴建園舍、更新硬件配置、提高收費等手段搞競爭。在利益的驅使下,辦園者將教育的真正對象——幼兒,遠遠拋到了腦后。這場學前領域的“戰爭”的結果并不是實現了優勝劣汰,而是讓市場化現象在學前教育領域形成了一個怪圈,周而復始,必將導致學前教育事業的無序發展。
1.3幼兒園收費不合理
目前一些幼兒園尚未達到真正的優質優價的標準,幾所省、市級示范園或等級園的收費標準大大低于一些沒有等級的幼兒園。根據有關部門規定,幼兒園設有兩項收費內容,即應收費(保教費及留園費)和代收費(體檢費及伙食費)。公辦園因為由政府資助,未多考慮經營成本及盈利問題,因此較民辦園收費低,并把所收保教費全用于幼兒園日常開支及建設等方面。公辦與民辦之間的差距,造成家長們認識上的錯誤,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重大的消極作用。
2我國學前教育應對市場化的策略建議
2.1努力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學前教育的性質是國民基礎教育,它與國民素質與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孩子的幼兒園生活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重要銜接部分,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學前教育若想健康快速地發展則必須將其納入義務教育。國民的基礎教育必須由國家宏觀調控,在國家宏觀調控的體系下適當地引入市場機制,促進學前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現階段存在的很多問題都會得以解決,就目前看來,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或許有些困難,但我們可以選擇將學前教育中的最后一年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或者在部分地區率先進行試點。
2.2引導不同類型幼兒園進行漸進改革
我國實行的是自由競爭的辦學體制。目前,我國主要存在公立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兩種類型的幼兒園。公立幼兒園主要是由政府、集體投資建立的省、市、縣的一批示范性幼兒園。其代表著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最高水平,但它們卻往往不具有民辦幼兒園所表現出來的“活力”。適時引導公立幼兒園進行改革,使其構建新的辦園模式,提高其辦園活力,充分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從而提高整個學前教育的發展水平。民辦幼兒園主要是由私人投資和向家長收取費用為資金來源而建立起來的。對于民辦幼兒園的改革,要讓辦園者明確其教育和服務的雙重責任性質,不可完全以營利為目的,應把保育和教育教學放在首位。
2.3強化幼兒園之間的有益競爭
市場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它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的功效,促進學前教育的最快發展。但是市場不是萬能的,它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學前教育領域中不同性質的幼兒園、甚至是同性質的幼兒園之間都存在著惡性競爭,出現了一些教育不公平現象。要強化幼兒園之間的有益競爭,必須要有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需適度加以干預和指導。對于不同類型的幼兒園之間的競爭,有關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做好各種宣傳工作,使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秩序和環境,對于非法、不合格的幼兒園,堅決予以取締。同時在社會上建立一些積極的社會評價機構,對幼兒園的競爭加以引導,使幼兒園之間的競爭焦點轉移到提高保育和教育教學的質量和幼兒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上來。
作者:孟珍珍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