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計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設計素描教學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無論是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工業設計專業,在設計素描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都采取了相同的教學模式,如學生在進行物象練習時,往往都會遵循著這樣的先后順序:石膏幾何形體—靜物—石膏像—人物頭像—人體,這種千篇一律的寫生模式,導致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與再現物象。設計素描教學內容并沒有過多地考慮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進行練習,學生所學到的設計素描的知識與后續的專業課程內容毫無相干。
2.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創新設計思維的有效方法
設計素描從本質上來說,屬于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為了使設計素描教學達到真正的目的與意義,筆者著重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入手,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探討:
2.1引導學生注重使用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
任何設計作品都有著自己的語言,都會向人們傳遞著一定的設計思想。筆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設計作品無論是構圖、表現手法等都出現了程式化,導致最終的畫面效果比較單一。解決這種處境的當務之急在于引導學生注重使用設計說明。設計說明是指針對任何藝術設計作品的設計理念、設計意圖的文字闡述,讓學生學會利用設計說明去闡述設計意圖,通過設計手法和藝術語言闡釋自己的設計意圖,從而培養學生設計意識的形成。
2.2打破傳統常規的訓練模式,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
2.2.1打破傳統物象組合方式,采用隨機擺放模式
在傳統的靜物寫生過程中,我們習慣了一些物體的固定組合模式,如關聯性事物組合、體量類似的組合、質感差異組合等。沿用了幾十年的這種傳統的靜物組合方式,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創作思維。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并置、懸掛、倒掛、重疊、壘積、包扎等多種形式進行隨機擺放,同時讓學生參與其中,自主的挑選和擺放靜物,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作思維。
2.2.2根據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物象
不同的設計專業,需要有不同的設計對象,創新理念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針對設計專業特點的不同,可以選取不同的物象進行寫生。如工業設計專業,對把握造型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在進行物象結構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適時適量地增加室內外大環境寫生、工業產品形態、機械零部件等方面的練習,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定的感知認識,提高學習的濃郁度。
2.2.3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媒介,豐富素描表現手法
隨著藝術設計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單一的材料媒介的表現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設計需求,多種材料媒介被更廣泛的運用到設計中。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媒介,如鉛筆、炭筆、毛筆、蠟筆等各種工具以及水墨紙、卡紙、銅板紙、布面、板面、沙面等各種材料媒介,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尊重學生的個性意識,使設計素描獲得新奇的藝術效果。
2.3開展專題訓練,激活發散性思維
創新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可以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是將以往所學知識聚合起來,而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圍繞一個問題向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全面擴散的思維方式,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組成部分。設計素描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可以設置“物象的解構與重構”、“思維邏輯變異”、“比例逆反”、“材質變異”等專題訓練,讓學生圍繞每個主題運用相應的設計方法展開聯想,運用發散思維發掘各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
2.4利用現代網絡信息的平臺,激發創新意識
引導學生解讀優秀作品,如從各類設計成品或實例等現當代藝術潮流入手,吸其營養,取其精華,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研究和剖析作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鼓勵學生參加設計大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創作的綜合素質,正如法國著名畫家馬蒂斯曾說:創造意味著表現你所具有的東西。不少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想不到畫什么,如何表現。當然,這與個人閱歷、生活積累、自身修養等有一定關系,同時還說明了平日儲備的藝術信息資源和能量太少。
2.5增強學科間的互動性,拓寬設計思維
藝術的存在是沒有界限的,隨著科學的進步,設計素描課程與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比如,設計素描與設計學、解剖學、幾何學、透視學等學科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交叉的關系。正如德加所說: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指導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深入物質的內在本質,充分挖掘學科間的互動關系,拓寬設計領域,從而創造出超越物象的藝術作品。
3.結束語
日本著名的藝術教育家朝倉智記曾說過:優秀的設計藝術家,需要有敏銳的美感及豐富的創意,最重要的是有創新思維。這句話道出了創新思維對于從事藝術設計的人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設計素描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設計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和設計應用能力。因此,積極探索一種適合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設計素描教學的有效方法是我們每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作者:徐立博 曹曉玲 趙斐 單位:新疆工程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