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經濟背景下的稅收籌劃的幾點基本做法
(一)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關注國家稅務方面政策的變化,尋求適合自身的最優選擇,稅收優惠政策是隨著國家整體政策布局的調整而變動的,作為國家的征稅機關,沒有義務隨時通知企業如何去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所以,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需要隨時關注國家的動態,通過對關鍵性網站的關注,通過國家稅務總局的平臺信息庫以及其他渠道,及時了解國家政策的變動情況。假設某企業2012年應納稅所得額31萬元,應繳納企業所得稅:31×25%=7.75(萬元),稅后利潤為:31-7.75=23.25(萬元)。如果年底之前以費用形式多支出1萬元,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30萬元,應繳納企業所得稅:30×20%=6(萬元),稅后利潤為:30-6=24(萬元)。節稅:7.75-6=1.75萬元。稅后利潤增加:24-23.25=0.75萬元。
(二)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
這種方法經常被企業所采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企業的現金流得到更高效的流轉,有利于企業爭取資金的時間價值,提高了企業風險的抵御能力,同時,也提升了企業活動資金支持的力度。比如說:某企業2011年9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批準通過,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2012年3月稅收優惠登記備案通知書,同意該企業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假設該企業2011年度應稅所得為2000萬元。如果按25%預繳企業所得稅,那么當年預繳企業所得稅500萬元。由于企業2011年取得高新技術企業書,并獲得優惠備案。當年應繳企業所得稅為300萬元,多預算200萬元。企業可以通過籌劃當年各季度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即可避免多繳所得稅。
(三)利用臨界點進行稅收籌劃
到國稅去繳納增值稅的時候,小規模的納稅人一般都是按照政策所要求的增值部分按照17個百分點的比例繳納,但是,反過來思考,在銷售收入前后對比基本相同的情形下,當毛利率超過17個百分點的時候,這樣的納稅結構更合理,但是,對一般納稅人來說就不合適了,這就需要我們區分不同的企業規模和性質來靈活運用這一方式。
二、提升企業稅收籌劃能力的其他幾點思考
(一)轉讓定價
這類方式在很多連鎖類的企業中運用的非常廣泛,將較多的利潤轉移到繳納稅率較低的公司一方,雖然在很多國家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基本上都通過嚴格的管理手段來限制這種操作行為。但是,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考空間,即我們是否也可以通過適當的途徑來在國內實現這種方式。運用這種方式進行稅收籌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一定要注意避免和法律上有直接或間接的沖突,要嚴格的認真履行法律的規定,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第二,要在適度的范圍內轉讓定價,如果超出太多的限度容易出現經營及操作上的麻煩;第三,還需要特別注意在協定中明確另一方的調整幅度和程度。
(二)利用信托關系避稅
這種法律關系的好處在于可以有效的將原有固化的法律關系進行合理的變通,讓受托人可以在委托人的授權或意愿的范疇內,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假設:某人的應稅收入為7000元。方式一:不作安排,每月應納稅=7000*0.2-375=1025,方式二:2500元作房租,應納稅金。其中,工資部分=4500*0.15-125=550,房租部分=2500*0.1=250,合計:800元,減少個人所得稅=225元,每年節稅:2700。
(三)利用外設公司實現稅收籌劃
利用這種方式的時候需要走一些基本的手續,這些手續基本上可以通過中介公司辦妥,比如說在香港成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需要有兩個及以上的股東,需要專職秘書,但是也需要一個虛擬注冊地址等等。一般來說,香港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有很多優勢和便利,例如:第一,無需對固定資產進行驗資;第二,在一般經營過程中也無需實際業務的發生及結算出現;第三,公司名稱沒有過多的限制,可以按照業務需要和經營需要來定;第四,通過中介或其他方式可以輕松的在內地辦理妥當。所以,企業經營者應避免以前認識上出現的諸多誤區,比如說內地的身份是否會限制辦理,投入資金是否會很多,必須要有國際業務才能辦理香港的公司以及維護的成本費用和時間費用會很高等區。當然,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和途徑進行稅收籌劃,都要注意規避法律上的風險,都要認真對待國內和國外相關的限制準入條件,不得違背交易及運營的真實意圖。
三、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簡要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如果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可以深入的從企業外部運營的環境進行認真分析,同時,積極從自身內部運營建設入手,就可以非常輕松的掌握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方法。無論是我國當前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還是正在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亦或是還處于經營崩潰邊緣的小微企業,其實都面臨著這一客觀嚴肅的課題,即在不觸犯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盡可能的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達到為企業節約成本、提升綜合競爭實力的目的。而稅收籌劃的研究工作隨著業內學者專家的不斷深入探討,也逐步的開始走向了實戰的運營環節。我們堅信:隨著我國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企業內部和外部運營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完善,稅收籌劃一定會在合理合法的范疇內為企業帶來持久的益處和幫助。
作者:廖慶武 單位:沈陽晨發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