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家底不清,賬物不符
高校發展經歷著高校合并———建設新校區———處置舊校區等歷史現實階段。后勤部門也經歷著這些變化,一些高校合并后,后勤固定資產的合并只停留在賬面上,并沒有進行徹底的清資核產,有些高校在搬遷新校區和處置舊校區過程中,固定資產丟失,隨意處置,資產管理流于形式,存在家底不清、賬物不符的問題。
(二)資產購置的可行性認證少
由于特別貴重大型儀器設備比較少,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在購置階段進行專家組可行性認證比較少。高校后勤固定資產購置是以部門申請、領導審批為主,經常出現重復購置、使用率低下、閑置不用等現象。
(三)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后勤業務部門之間固定資產隨意調撥。目前,高校資產管理部門雖對部門間資產調撥進行了程序上的規定,但由于后勤部門多、分布廣,有人認為固定資產是部門所有,所以隨意處置、轉讓,加上部門內又沒有專人負責資產管理,所以給固定資產后續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在實際工作中,常出現固定資產從一部門流向另一部門,卻未告知資產管理員的現象。二是高校后勤人員流動性大,存在管理盲區。高校后勤經歷過社會化改革,用工制度也進行過相應的改革。現階段,合同工、外聘工較多,流動性較大,調動或離崗時抱著“反正我沒有拿回家”的心態,沒有辦理固定資產的交接手續。而后來人員對所用固定資產心中無數,責、權、利不統一,就不好管理固定資產。三是高校后勤業務部門缺乏專業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目前各高校基本上是在主管校長統一領導下,按照“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原則管理固定資產,相應的后勤資產日常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門來做。但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分布面廣,種類繁多,缺乏按照資產的不同類別和使用特點的精細化管理,各業務部門沒有明確的專兼職資產管理員,職責不清,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調撥、處置等管理制度未落到實處。
(四)固定資產處置隨意
一是高校后勤非經營性資產無償轉作經營性資產。高校后勤在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時,存在既未對投入經營的資產進行資產評估,沒有核準高校投入經營使用的價值量,也未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投資方和被投資方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明確界定,存在以投代管、只投不管等問題,造成產權虛置、歸屬不清、管理缺位等現象。高等學校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以后,其價值補償主要是在營運中通過計提折舊費來實現的,然而相當一部分轉為經營的固定資產在營運中都未計提折舊費。有些高校甚至在已經具備計提折舊費條件的情況下,仍然不提或少提折舊費,致使后勤固定資產價值流失。二是對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報廢缺乏評估認證,存在隨意處置現象。有些固定資產在購買時缺乏可行性認證,購置后效用不大,長期閑置不用,等到了報廢年限就申請辦理報廢。一般認為,報廢資產就是到了年頭不能用的資產,報廢銷賬完成任務,很少有人關心報廢資產是否還有使用價值,實際的使用情況如何,缺乏認證評估,致使資產報廢流程流于形式。
二、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樹立科學管理意識和創新管理模式
首先,高校領導要重視后勤固定資產的管理。領導要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后勤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將后勤固定資產管理作為提高辦學效益和加強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工作目標框架。其次,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要樹立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并做好日常固定資產管理相關制度的宣傳貫徹工作。后勤部門分布廣,資產管理動態不好掌握,可以在后勤部門內設立資產管理員,對本部門的資產進行日常管理與監督。同時,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培訓,使本部門職工樹立固定資產管理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做到人人關心、人人有責。
(二)定期清查固定資產家底,做到賬物相符
高校后勤經歷著校區合并、新校區搬遷等歷史與現實的整合,后勤固定資產分布點多面廣,存在賬物不符現象。因此,高校后勤資產管理部門要清查資產,逐一核對,弄清哪些是不良資產,哪些是“非轉經”資產,哪些是經營性資產,哪些是高校合并的遺留問題,哪些是資產報廢后未及時銷賬的,哪些是部門或人員調整而資產信息未及時變更的。根據高校資產管理辦法,及時辦理相關資產登記、變更、銷賬等手續,摸清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家底,建立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基本信息,關注資產存量和增量的變動,為部門領導掌握資產使用情況提供準確的依據,保證固定資產賬物相符。
(三)加強高校后勤固定資產購置的可行性認證
首先,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高校后勤重大項目專家論證的重要性。后勤固定資產單個價值可能不高,但數量是巨大的,價值是可觀的。因此,應加強固定資產購置的預算管理,合理編制預算,建立符合實際、可操作、系統科學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體系。根據預算體系和固定資產購置的價值,進行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的可行性認證,可以減少固定資產的重復購置,盤活現有固定資產,調節閑置資產,做到物盡其用。其次,要完善高校后勤固定資產購置審批制度。嚴格按照年度預算進行購置資產的審批,減少領導意志,嚴格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沒有預算,不能支出”的原則,促使資產使用部門充分利用現有資產,慎重購置。
(四)加強高校后勤固定資產使用管理的制度建設
目前,高校后勤固定資產使用、調配、報廢等環節有相應的規定,但是各個環節銜接存在脫節現象。例如,固定資產在部門間已經調撥完畢,但是調撥手續沒有辦理。因此,要加強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各個環節的管理,明確責任,層層分解到人,并輔以相應的獎懲措施,促進資產管理到位。首先,高校后勤部門內應有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后勤資產點多面廣,資產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往往不到位,應在后勤管理的基礎上,在部門內設立專人管理。其次,加強高校后勤固定資產日常使用的管理與監督。使用中如發現固定資產需要維護,部門內資產管理員應立即上報后勤資產管理員,聯系廠家或者維護人員來維修,減少資產在使用中的損耗,而不是事不關己,聽之任之。部門間資產需要調撥的,首先由部門間的資產管理員辦理調撥手續,經部門領導同意,方可調撥使用,而不能拿走就用,不辦理任何手續,最后清查資產時說不清楚在何處。辦理調撥手續要及時變更資產所屬部門和領用人,做到賬物相符,責任到人。部門資產管理員加強資產管理政策和制度宣傳,讓資產管理意識深入人心。目前高校后勤用工多為外聘員工,流動性比較大,常常出現離崗時使用管理的固定資產不辦理交接,后來者也是稀里糊涂拿來就用的現象。因此,外聘人員離崗時,部門內資產管理員要清查資產、辦完固定資產交接手續后才能辦理離崗手續。來崗時,部門內資產管理員經領導同意配備工作所需的固定資產,辦理手續,同時講清資產管理的政策、權利和義務,責任到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的效能,減少資產流失,做到賬物相符。
(五)加強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的處置管理
一是加強高校后勤非經營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轉變的管理。首先,理順固定資產產權關系,分清非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經營性資產要厘清哪些是自營性投入,哪些是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其次,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要執行嚴格審批制度,建立高校后勤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的臺賬,如實登記和反映轉為經營性資產的數量、價值、投資形式等,然后實行專項考核。再次,按規定進行資產評估,資產評估應由法律認可的專門機構和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以體現資產評估的客觀公正性。經過評估核定的資產價值量,作為國家投入經營單位的資本金,可以以年度分紅的形式或者以折舊計提方式予以保值增值或者回收。二是加強高校后勤固定資產報廢的評估認證。高校后勤部門提出固定資產報廢申請,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評估認證,對是否有使用價值、是否可以報廢等情況進行詳細認證,對于確實不能使用而需要報廢的資產,要進行資產評估,減少人為估價。要從觀念上切實重視資產報廢,做到最大限度地實現資產的價值,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
(六)建立激勵機制
做好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的管理,需要有相應的人員去做,要提高現有人員的素質,同時要吸引高素質人才的加入。首先,要重視固定資產管理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加強隊伍建設,把固定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列入學校整體規劃中。選拔一批思想進步、熟悉業務、懂管理的人才充實到固定資產管理隊伍中來。加強業務培訓與學習交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資源,通過各種有計劃的教育和業務培訓(包括素質教育、學歷教育、技能教育)等,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特別是原有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其次,建立激勵機制。在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方面,設立資產管理獎勵基金,以獎勵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的人員,獎勵在固定資產管理實務性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并作為個人績效獎金發放和職務升遷的依據。同時,對管理意識薄弱、擅自挪用濫用固定資產等造成資產流失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的懲罰。
作者:朱麗霞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后勤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