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風險管理論文
1隧道地質概況
1.1工程地質
向莆線雪峰山隧道位于武夷山山脈的中段西南側,出口段隧址區大面積侵入巖分布:主要有晚侏羅世(J3)鉀長花崗巖和志留世(S)鉀長花崗巖。洞口段則出露有中—上元古界長城—青白口系混合巖化較強的變質巖,元古界震旦系下統丁屋嶺組上下段片巖、變粒巖組合。隧道內地質構造:其處于閩西北隆起帶南緣既區域性南平-寧化北東東向構造巖漿帶內,獨特的構造環境和漫長的地質演化,造就了北北東-北東向構造為主,南北向構造零星發育的基本構造格架。隧址區發育F1~F40共計40條斷層,施工任務段內有F26~F40共計15條斷層,其性質多為:蝕變破碎帶,可見寬度約>10.0m,裂隙密集,具綠泥石化、硅化,為壓扭性斷層。圍巖穩定性差,易坍塌,富水,導水好。
1.2水文地質
隧道剝蝕沖溝發育,地下水主要為構造裂隙水,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的下滲補給,隧道通過斷層破碎帶及節理密集地段時,隧道洞身施工開挖時地下水涌水量稍大。
2地質預報風險管理
地質預報風險管理貫穿于隧道施工全過程,通過不良地質構造危險源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處理等,優化組合風險管理技術,對工程實施動態、有效的風險控制和跟蹤處理。
2.1風險接受準則
根據風險源對工程的危害大小,制定了風險等級、接受準則及處理措施。
2.2風險辨識與評估
為全面、科學地對本隧道不良地質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評估,成立由隧道、地質、巖土專業為主的超前地質預報小組,實施預報風險管理。根據地質勘察資料顯示,本隧道主要不良地質構造有區域性斷層破碎帶、接觸帶、節理密集帶等,且大多數斷層導水性好,屬強富水段;另外,由于隧道埋深較大,隧道洞身圍巖屬高應力區,存在高地溫、巖爆等特殊地段。
2.3風險控制
對隧道潛在的地質風險因素,主要采取以下幾點風險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地質預報風險管理機構,加強預報管理。從實際操作來看,預報組和工區有很多地方需要協調及配合,必須加強組織機構領導及監督,使各方嚴格遵守執行地質預報設計及預報方案。配套完善超前地質預報,對相關人員進行必要培訓。
(2)依據對隧道地質風險因素的評估,預報小組針對不同地質條件編制超前地質預報大綱及實施細則。本隧道高度風險段采用地質調查法、TSP探測,輔以紅外探測和超前地質鉆孔綜合預報手段;中度風險段采用地質調查法、TSP探測,物探異常段結合超前地質鉆孔進行預報;一般地段采用地質調查法預報。需要指出的是,施工單位每茬炮施做加長(5m)炮孔探測是非常必要的,是對地質預報的重要補充。
(3)風險管理是個動態的過程,隧道施工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多樣性和隱蔽性,風險不斷發生變化,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新的地質風險因素,須定期進行風險源再識別,及時、針對性地編制預報方案。
(4)建立隧道地質信息數據庫系統,整合勘測設計階段的地質信息和施工階段收集的地質信息,結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質情況、發展規律、趨勢及前兆進行綜合分析、評判,相互印證,根據取得的預報成果指導施工,優化施工措施。
(5)預報手段質量的控制,TSP探測:原始數據采集非常關鍵,如果沒有采集高質量地震波數據,即使再好的處理手段和富有經驗的工程師,也無法準確地進行地質預報。采集真實數據,須對接收器孔、炮孔的間距、角度、深度嚴格控制,尤其是炮孔的向下角度寧大勿小,同時也要根據采集的能量大小適當調整裝藥量;選擇炮眼位置要盡量避開避車洞的一側。對不良地質段,考慮危險因素的不確定性,提前100m進行不少于2次的連續探測,搭接10m以上。
超前地質鉆探:對物探預報異常段提前30m進行鉆孔驗證。施鉆前要加強鉆機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設備保養,對物探預報前方可能存在突水突泥的地段,要安設好孔口管。鉆孔期間應有地質預報人員在場,隨時觀察鉆進情況,做好地質記錄。超長炮眼探測:5m加深炮孔由施工單位在鉆炮眼時同步施作,5m加深炮孔不可作為正常爆破孔使用,不可裝藥,并做好探測地質信息記錄。各預報手段要互相驗證,綜合分析,以獲得掌子面前方較準確的地質信息。
2.4風險再評估
結合各手段綜合預報綜合分析結果,實時提交專家系統做出決策,對預報顯示的不良地質體依據風險接受準則進行風險再評估,調整隧道施工風險處理措施,以確保施工安全、結構安全,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3結語
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是信息化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地質預報風險管理對于復雜地質隧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地質預報技術及管理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完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預報技術:各預報手段還存在很多不足,如:地質素描對與隧道夾角較大而又向前傾的結構面容易產生漏報,水平超前探孔法在復雜地質條件下預報效果較差、很難預測到正洞掌子面前方的小斷層和貫穿性大節理、鉆孔與鉆孔之間的地質情況反映不出來;紅外探測法只能做定性分析,至于水量大小沒有定量的解釋;TSP探測干擾因素較多,對結果影響很大,分析軟件也有待進一步地開發升級。管理機制:從市場調查來看,地質預報工作重視不夠,或者說重強調、疏管理,監督不夠。地質預報作為保障隧道安全的一道施工工序,必須由專業的地質預報單位施做,而且預報費用??顚S谩ヨF路、青島海底隧道等項目把地質預報工作單獨列出來由業主進行直接招標、直接管理,有利于預報方案的貫徹執行,值得推廣。
作者:韓振武 單位: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