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對外漢語論文
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傳播的策略
1.對外漢語文化教學要與語言教學的階段性相適應。在語言教學的初、中、高級三個階段對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多惠曾經說過“教學必須符合受教學生的發展水平”,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也應遵循這一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領悟能力、認知能力等選擇不同的文化教學內容。初級階段,由于留學生剛剛接觸漢語,這時主要以語言教學為主,文化教學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文化現象,如購物、打電話、問候、告別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文化差異,讓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日常生活模式,并通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及行為與自身文化進行比較,發現異同,進而進行有效的交際。中級階段,留學生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可以開設適量的文化課專題,如結合課文介紹一些中國的歷史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而且可以結合課文中出現的文化差異進行比較。高級階段,留學生已克服了語言交際障礙,這時文化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消除跨文化交際障礙這方面,增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全面正確的了解。
2.文化教學要適度。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是要讓留學生了解中國文化,而不是要讓留學生接受中國文化。在一定的教學階段只有涉及到必要的文化常識的時候,才有必要介紹相應的文化知識,有些文化背景知識對留學生來說是沒有必要深入學習的,要做到點到為止,決不能超出留學生在一定時期內的理解和接受范圍,更不能強行灌輸,否則會引起留學生的反感。
3.文化教學要具有實用性。對于母語非漢語的留學生而言,漢語是一種異質文化。由于人們習慣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規則解釋和判斷別人的語言行為,如不多加注意,就可能產生誤解、尷尬和不快,導致交際失誤因此。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不僅要引導留學生認識文化的區別,對文化的不同抱著寬容接受的態度,同時要促進留學生正確理解中國文化,達成跨文化交際中的溝通和理解。如有些詞語我們應強調他們使用的具體語境,有些詞語是中國文化的禁忌,如中國人不分“梨”,生日禮物不送“鐘”,不喜歡數字“4”等,只有這樣,留學生才知道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避免犯錯。
4.教學方式要多樣性。學習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第二語言的學習更是這樣。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該主動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不斷變換課堂教學方法,如直接闡釋法,情境教學法和異同比較法等文化導入的方法等,讓學生對課堂教學保持一種新鮮感,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化知識的介紹,應該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漢語和漢文化,如課堂討論、觀看影視節目、講故事等。
5.運用文化因素進行教學。從語音知識、漢字構字、詞匯內涵、審美標準、背景文化、語用知識等方面入手,把語言中蘊涵和承載的文化因素傳導給留學生,加深他們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透徹理解,激發學習漢語言文化的興趣。如漢語是一種古老的表意文字,許多漢字可以從它的形狀和結構上看出我國古人的生活和思想,而詞匯更是帶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如節日詞匯、婚俗文化詞匯、歷史典故、外來詞和不斷的發展新詞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詞匯,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6.注重教學對象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差異性。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不同,來華的學習的目的不一等,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避免文化導入的主觀性,更好地進行文化教學。亞洲或漢語文化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韓學生在理解中國文化時就沒有太大的困難。而中西文化的差異較大,很多文化細節在課堂上都需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影響學生的正常交際。
結語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財富。對外漢語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語言教學跟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揭示語言背后的文化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留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語言,促進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增強留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交際能力。目前全世界有數以千萬母語非漢語的人通過各種方式在學漢語,可以說對外漢語教學正面臨著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任重而道遠,中華文化的傳播需要對外漢語教師作長期不懈的努力。
本文作者:李松梅 單位:黑河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