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家庭教育論文
一、問題家庭教育的類型
1.缺失的家庭教育
完全缺失型,完全缺失型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都缺位,導致這種狀況可能是父母雙亡、父母外出務工、被父母遺棄等情況。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也許是寄養在親戚家,也許是生活在社會福利機構,他們嚴重缺乏血緣中最直接、最濃烈的親人的關愛和教育,享受不到普通家庭的天倫之樂,當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茫然失措,一旦有類似于父母的“關懷”出現在身邊時,他們便不顧一切想要抓住,而這樣的心態很容易被利用引誘,最終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2.不當的家庭教育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于有的父母將培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然而,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類型中,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反而會使孩子背離初衷,走向家長和社會期望的反面。
①過分關注型,過分關注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將孩子作為生活的中心,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過于關注,有強烈的控制欲。在分數至上、成功是目標的觀念下,這樣的家庭越來越多。有的家長,會將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的家長全然不顧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盲目跟風,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特色班,他們往往要求嚴苛,不容孩子有任何“越軌”,讓孩子小小年齡卻失去了童年的嬉戲打鬧,感受到的只有競爭的壓力、生活的枯燥。都知道“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花盆里育不出萬年松”,這樣逼仄壓抑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久而久之會產生自閉、不合群、煩躁不安、消極等心理情緒,甚至會離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更有極端者會做出違法犯罪的舉動。也有的家長,他們的過分關注表現出來的是對孩子的百依百順。他們太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不容許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和傷害,只要能讓孩子高興的事,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去做。這樣產生出來的“小皇帝”必定會自私自利、唯我獨尊。上述種種,都會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隱患。
②放任不管型,放任不管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只是把孩子養大,不管不顧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其他問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單親、重建、父母忙于其他無暇顧及孩子的家庭中。這類家庭教育與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又有所區別,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缺位,而放任不管型是父母在,但卻沒有履行教育的職責。這類父母只養不教,在家庭里形成一種冰冷的怪異的氣氛,他們對孩子冷漠、不關心,更談不上有溝通和交流,于是,當他們迷茫、有困惑時,就會走出這個家,去投奔能帶給他“熱情”和“能量”的伙伴。不論是缺失的家庭教育,還是不當的家庭教育,都會對未成年人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家庭是一個人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的啟蒙教育,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力補充。
二、改善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1.轉變觀念,快樂育人
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句口頭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言下之意,家長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那么,究竟怎樣的前途才是家長們期望的呢?圖書市場、各類媒體充斥的“成功學”,應該就是這部分家長認為的前途,他們把孩子以后能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成名成家、能當官、會掙錢當成奮斗目標,并將這種觀念灌輸給孩子,且貫徹到生活和學習實踐中。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讓家長們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你爭我趕的競爭中,這樣的情緒營造出來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家里無法休憩、無法放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占有,慢慢地,孩子也會“傳染”到這種情緒,弄得自己緊張兮兮,達到極限便容易情緒崩潰,產生偏激的行為,走極端。所以,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擯棄世俗“成功論”。
要保護好孩子的童年,給孩子深切的關愛,而不是嚴苛的要求,因為經過愛的滋養的孩子,即便成年后遇到挫折和困難,他也更容易站起來。尊重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自己的興趣愛好,留給孩子閑暇時間,適當引導,不要妄圖控制孩子,他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也不是家長未完心愿的繼承者,他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人。如果家長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實施對孩子的教育,那么,這樣的家庭就是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也是自由輕松的,孩子生活其中,會健康而且快樂。這不正是當孩子降臨在這個世上之初,我們每一位家長最大的愿望嗎。
2.提高素養,輕松育人
大部分的家庭重視家庭教育,但實施教育的家長素養卻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法律素養。未成年人違法,絕大部分是不懂法而犯法。家長作為未成年人社會化的啟蒙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家長自己知法、懂法、守法,并將法律常識和意識灌輸給孩子,會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因此,提高家長的法律素養是當務之急。第二,道德素養。在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理念下,家長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這本身也體現了家長德育的欠缺。更有的家長,自身人品不正,甚至有違法犯罪行為,這樣的家長,無疑給了孩子最壞的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加強和提高家長的道德素養是改善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第三,文化素養。各方面的調查數據顯示,未成年犯罪者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一般只有中小學文化程度。當然,文化程度和文化素養不是一碼事,但也會有相當的關聯。
前不久,新聞媒體報道成都某女孩考上大學,其父固執認為讀書無用,不給錢交學費。這就是文化素養的問題。作為父母,應以身作則,勤學上進,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積極健康的榜樣。家長要明白,教育是慢的藝術,學校不只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具備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讓他們今后踏入社會具有可持續發展力。家長自身也要不斷學習,真正實現“學習型家庭”,只有豐富和拓展了自己,才能與時俱進,融入到孩子當中,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3.加強合作,協同育人
長期的研究和經驗都證明,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合作,家庭教育是這項工程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有學者將其比作木桶理論中的短板,因此,要想辦法使這塊短板并不短。一方面,家長通過努力,提高教育素養和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學校和社會機構主動介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針對缺失型的家庭教育,可以組建一對一幫扶對子;針對不當家庭教育,可以考慮建立家長學校或者開辦培訓班,以公益的形式廣泛號召家長參與,為他們知法、懂法,正確履行監護教育職責創造條件。特別強調的是,對于有過違法行為的未成年人家長,建議在法律上進行一定的約束,規定定期進行學習培訓。有問題的家庭教育類型可能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因此,采取的對策也應綜合運用,真正達到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作者:龍屏風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