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添加劑的使用情況
隨著集約化養殖業發展,大量使用抗生素添加劑所來帶的潛在危害,如抗生素殘留、耐藥菌出現等等,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到了80年代,基于食品安全考慮,在沒有充分的證據的情況下,各國對抗生素添加劑的使用作出了嚴格的限制。1986年,瑞典全面禁止在畜禽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準使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的國家。2006年1月,歐盟國家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曾經,美國濫用抗生素現象比較嚴重。近幾年來,美國對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也變得非常謹慎。我國對抗生素的限制才剛剛起步,但目標明確。我國農業部在2001年頒布第168公告《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2002年頒布了第193號公告《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等一系列公告,規范了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對允許使用的種類、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對象和使用階段等都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和嚴格的限制。各個畜牧大國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劑將會是發展趨勢。
2抗生素添加劑作用機理
目前,抗生素添加劑的促生長機理還沒有十分明確,但是,人們猜測其作用效果可能與動物腸道菌群有關。正常的胃腸道菌群是動物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胃腸道菌群可以阻止病原菌和其他非固有細菌在胃腸道定植;胃腸道菌群可以刺激腸發生宿主防御,包括形成粘液層、單細胞層以及固有層,在上皮構成免疫細胞系統;胃腸道菌群分泌的營養物(如,短鏈脂肪酸、氨基酸以及VB和VK等)可以為宿主所利用。因此就動物生產而論,建立對動物健康和生長發育最適宜的菌群是十分重要的,生產中我們可以人為調控胃腸道菌群以獲得所期望的最適宜菌群。在飼料中添加非治療劑量的抗生素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其主要作用機理是可以抑制腸道內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抑制腸道微生物產生氨、酚類、芳香族化合物及膽酸的生物學轉化等不利于生產性能發揮的代謝產物,同時還可預防亞臨床狀態的腸道炎癥,保證腸壁通透性良好,并促進腸壁血液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達到促進動物生產性能的作用。
除了與動物腸道菌群關系相關的猜測外,還有幾個假設也可能與抗生素的促生長作用機制有關:(1)抗生素添加劑通過抑制細菌脫羧和脫氨酶的合成改善了對營養物質的保護,尤其是氨基酸;(2)抗生素添加劑可以保護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那些在日糧中濃度有限的維生素,從而達到節約抗生素的效果;(3)經抗生素處理的動物腸道壁更薄,可增加消化物的吸收,提高飼料效率。
3濫用抗生素添加劑的危害
3.1危害人類健康
殘留有抗生素的肉類等畜禽產品即使經加熱后也不能使其完全失效。人體經常攝入低劑量的抗生素殘留的畜產品,會逐漸在體內蓄積,導致各種器官發生病變。藥物殘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作用,一般來說并不表現為急性毒性作用,倘若人經常攝入低劑量的同樣殘留物,那么在超過一定時間之后,則可由于殘留物在體內的逐漸蓄積而導致各種器官病變,甚至癌變,動物性食品中的藥物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變現為:①變態反應與過敏反應,雖然許多抗生素被用作治療藥劑或飼料添加劑,但是有少數抗生素藥物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易感個體產生抗體,發生過敏反應。癥狀表現為紅疹、疹癢甚至危及生命;②致畸作用、致突變作用和致癌作用;③激素作用。
3.2危害動物健康
在養殖過程中,有些養殖戶為了促進動物生長、防治疾病,不顧抗生素添加劑的使用限制,大量甚至濫用抗生素,抗生素被攝入動物機體后,跟隨體內血液循環分布于各個組織或者器官,如淋巴結、肝臟和腎臟等,可以與多種蛋白結合成為復合體,使肌體發生明顯的免疫形態學變化,并伴隨形成特異性抗體,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病原菌侵入,造成機體感染,而且還會破壞動物腸道微生態平衡,造成二重感染等等。
3.3破壞生態環境
抗生素經過注射、口服等途徑進入機體后,主要以原形或者代謝產物的形式,隨著動物排泄物(如糞、尿)進入土壤和水體,這些排泄物含有的一些性質穩定的藥物在環境中不能被分解,造成藥物殘留,對環境中的微生物、植物以及動物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Kcbeckere(1982)報道,鏈霉素、土霉素在環境中不容易降解,螺旋霉素低濃度降解很快,但是高濃度時需要6個月才能降解完,桿菌肽鋅在有氧環境下完全降解需要3~4個月,在無氧環境中,降解所需要的時間更長。由于濫用抗生素導致土壤、水體等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環境污染方式。不僅如此,在污染地區,生產所得到的蔬果和水產產品同樣會有抗生素殘留的風險,危害消費者的健康。
4對策
4.1加強替代品的研發
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在養殖業中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并且開發了數種比較具有潛力的替代品,分別有:酶制劑、益生元、益生素、中草藥和酸化劑等。目前,這些替代品在使用效果上,還不能與抗生素的相提并論,但是由于它們的應用,在一定程度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因此,應該加大科技投入,繼續研發出新型、高效的“綠色”飼料添加劑,增強作用效果,配合養殖水平的提高,抗生素添加劑的使用將會進一步減少,甚至實現“無抗”養殖。
4.2正確使用抗生素添加劑
用戶使用抗生素類添加劑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和《獸藥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一系列公告,規范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并且要做好以下幾個點:
4.2.1合理選用抗生素添加劑
根據傳染病的特征選用抗生素,對癥下藥,且使用抗生素應該具有廣譜抑菌特性。根據用藥目的,選擇高效、無毒、無殘留的抗生素添加劑。
4.2.2復配、交替使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使用一種抗生素,應該選用抗同種菌的多個品種抗生素添加劑,輪流交替使用,以減少抗藥性的產生。復配使用抗生素,可以達到低劑量、高效果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抗生素之間的配伍禁忌和拮抗作用,切忌盲目配伍。
4.2.3嚴格執行停藥期
不同的藥物的停藥期是不同的,大多數抗生素在體內的停留期為2-14天,飼料一旦添加了藥物,一定要嚴格執行停藥期。
4.2.4禁止人、畜共用抗生素
使用畜禽專用的抗生素添加劑,禁止添加人用抗生素,規范抗生素添加劑的使用。
4.2.5開發新型抗生素品種
研發高效低毒、無殘留安全的抗生素添加劑新品種,克服目前抗生素存在的問題。
5結論
歐盟完全禁止使用促生長類抗生素,卻造成腸道高發病率和抗生素治療用量增加。歐盟禁止使用促生長類抗生長素,雖然降低畜產品耐藥性,但并沒有改善人醫中病源菌耐藥性的問題。與此同時,研究發現,禁令使得沙門菌、彎曲桿菌和產氣莢膜梭菌感染率增高。由此可見,禁令并沒有促成更安全的食品供應。要完全禁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劑,必須有可靠的措施保證在不使用抗生素添加劑的情況下,保持動物良好的生長(生產)狀況,保持動物的健康,并且不會產生新的安全性問題。這些措施成本不應太高,在實施過程中操作不復雜。
目前尚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達到這一要求,因此,立即完全禁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劑是不現實的。目前,我國整體養殖水平偏低,生產力水平不高,動物疫病增多,抗生素不僅起到治病作用,而且還起到日常保健作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抗生素添加劑在我國畜牧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達到整體防御的效果,但是濫用抗生素不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安全,又會制約畜牧業的發展,因此,正確引導、科學利用,嚴禁濫用抗生素,這才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學者們加快開發新型、高效抗生素替代品,尤其要注重提高產品的使用效果。另外,有條件的養殖企業可以嘗試建立“無抗”養殖試驗點,分析相關試驗數據以及指導生產,評估“無抗”養殖的可行性,并立下“標桿”作用。
作者:徐鵬 方瑩 單位:蛇口出入境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