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1、環境污染即從廢水、廢氣和廢渣等工業“三廢”中帶來的氟、砷、鎘、鉛、汞、錳等難以杜絕的有害物質。
2、人畜共患病包括畜禽在飼養過程中遭受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侵襲。
二、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探討
針對畜產品質量安全出現的問題,既要治標又要治本,做到標本兼治,要加強以下幾個環節的監管。
1、加強飼養環節的監管優質、安全的畜產品必須有優質的品種和安全的飼料作保證。從養殖場審批、建設開始都要按照《動物防疫法》、《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畜牧法》等規定執行。養殖過程中要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的管理,嚴格按照飼養技術標準,所使用的添加劑、獸藥要符合使用規范和休藥期規定,牢固樹立健康養殖的理念。安全的食品是靠養殖者用科學的方法、優良的環境、優質的飼料養殖出來的,不是靠媒體宣傳檢疫人員檢驗出來。監督機構要對本轄區內所有養殖場(戶)做深入細致地了解,全面掌握飼養規模、飼養方式、飼料、獸藥、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并對經營銷售獸藥的門店進行不定期地檢查,做到情況清底子明。
2、加強屠宰加工環節的監管要規范和不斷完善畜禽屠宰場建設標準。屠宰場的選址和建設應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屠宰場的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屠宰工藝流程要嚴格執行行業標準。根據縣城人口、地理面積、屠宰規模及國家相關規劃要求,每縣應完善審批保留生豬定點屠宰場一處,牛羊定點屠宰場一處,家禽定點屠宰場一處。對屠宰場選址不合要求,屠宰量低,管理問題多的要進行取締。對確定的屠宰場要完善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檢疫檢測設施的配套以及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
3、加強檢疫環節的監管首先要搞好產地檢疫,產地檢疫的實施,是把各種疫病及有害因素控制在萌芽狀態的有效手段,做到責任到人,全程監控,科學檢疫,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平衡,全程監控與安全衛生質量的對等,檢疫的內容包括劃區分片,責任到人,依法行事,定期巡回,詳實記錄,科學檢疫,注重證據,健全檔案,綜合判定和責任追究。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有害因素的產生。其次是屠宰檢疫關口,檢疫手段目的應與時俱進,不僅要針對傳染病、寄生蟲病,更要加強對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的檢查。制訂詳細的方案,科學的取樣程序,配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固定責任心強、專業技術扎實的人員開展檢疫工作,使得檢疫質量和可信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4、加強流通銷售環節的監管定點屠宰、同步檢疫,從源頭上抑制了病害肉流入市場,但肉品作為特殊的食品原料,易在運輸、儲藏、加工、銷售等環節受到外來生物因素和化學因素的污染。如清洗劑、蚊蠅等,另有一些不法商販在加工分銷過程中隨意添加其他物質,如“牛肉精”、“保水劑”,達到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目的。還有一些不法商販將私屠濫宰的病肉直接進到集體食堂、飯店、賓館及肉品加工作坊等肉品消費比較集中的地方,這些加工場所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往往置國家利益不顧,與不法商販串通一氣,坑害了消費者,因此,加強流通環節的監管刻不容緩。由于這一環節的隱蔽性隨意性,檢查起來無頭緒,操作起來較困難,監督機構更要對本轄區飼養的畜禽全面掌握,準確了解養殖場(戶)畜禽出欄頭數,中途死亡的要查清原因,做好無害化處理。
5、加強各部門之間配合協調的監管要加強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倡導健康養殖,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加強同商務、衛生、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對動物飼養、經營、屠宰、動物產品的生產、經營等環節實施全面的管理,對查出的問題從嚴從重處理,通過個案要案的處理,對違法分子起到一定震懾作用,從根本上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
作者:柳相璽 單位:甘肅省臨澤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