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語文論文
一、為文本添光加彩,培養想象能力
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實際出發,學會觀察,展開聯想、想象,進行續寫、補寫、縮寫、擴寫等多維訓練。通過學生的練筆,教師既了解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又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老木匠做了個小木偶,這個木偶只會“笑”這一種表情,其間發生了許多讓小木偶覺得委屈的事情,但最終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幫助下實現了喜怒哀樂的故事。說明了“笑是很重要的,不過只有笑是永遠不夠的”道理。文章在這一幕收尾,引發讀者許多聯想,如果給這個故事進行續編,正是讀寫結合訓練的契機。教師要求學生從文本的實際出發,根據文章內容與表達情感的需要,進行合理想象,抓住人物的情感和舉動,補續故事的結局。教師同時還提示,可以聯系下課文中出現的人物,設想一下小木偶具有喜怒哀樂之后的心情和舉動,以及遇到先前讓他覺得生氣委屈的人物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結果很多孩子都寫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改寫求新,推進創造能力
小學階段訓練學生寫好記敘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可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發現記敘文寫作的訓練點,要求學生進行改寫。即在原文的基礎上,改變文章的體裁、謀篇布局或敘述方法等,創造性地對原文進行重組、加工。《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詩句借景抒情,言簡卻意味深長,意境也很美。如此美的詩歌可以讓學生以課文為依據,把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以學生習作中的內容為例:早上淅淅瀝瀝的小雨籠罩著秦朝的渭城,路上的匆忙的過客駕著馬匹呼嘯而過,揚起了一陣細小的塵土。王維正在旅館里為好友元二擺上一席餞行的酒,雖然春色正好,柳樹蒼翠欲滴,但絲毫無法挽留朋友,王維的心里充滿了惆悵和感傷,這可是他人生中難得的知己啊!如今,朝廷的一道圣旨就把他發配到了西域,路途漫漫,人生短暫,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一想到這,不禁潸然淚下,千言萬語都化為一聲聲的“朋友,珍重!”讓我們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吧,因為西出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這一個深情厚意的好朋友了。
三、仿寫語段,培養發散性思維
在仿寫練習中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維,在讀寫結合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盤古開天地》一文體會盤古的神奇與偉大是教學的重點,而仿寫其身體變化的四字詞語又是教學的重要任務。文中“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大地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行仿寫。例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悟后先完成練習:他的()變成了()的()。教師出示仿寫的要求:
1.想象要貼切。仿寫的事物與原文的內容有共同點──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態,或者某一內部特征相仿,盡量找出共同點。
2.要注意創新。不要停留在一些初淺的想象的層面上,要創造性地發揮想象,力求新奇,能引發人們無窮的聯想和想象,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以學生習作中的內容為例:他的鼻孔,變成了黑隆隆的山洞,讓火車呼嘯而過。他的筋骨,變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立交橋。他的汗液,變成了噴泉,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像一組音符在歡快地跳動。他的皮膚,化作了一簾簾的瀑布,像一匹五顏六色的帆布。……隨著課堂的深入,學生發言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學生們用自己無窮的想象力把看似很普通的東西,變化出眾多生動的形象。在個性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多項思維的火花,通過仿寫表現出來,從而凸顯學生的寫作個性。
當然,在寫作的基礎上,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寫的文章進行評價和修改,可以采取學生自改、生生互改、師生評后改等多種形式,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提供范本或者是修改余地較大的文章,讓學生交流討論所寫的文章是否符合寫作要求,是否符合寫作訓練目標等,從而達到以評促改、以練促寫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不斷滲透習作指導與練習,從而使語言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末,在讀中練寫,在寫中促讀,促進讀寫交融,同時,還要讓寫作與鮮活的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自覺培養各種思維能力,從而寫出富有個性特點的佳作。
作者:汪惠明 單位: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