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用想象,培養創造性思維
想象是創造能力的表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運用想象,有助于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如人們看見蜻蜓在空中自由飛翔,最終發明了飛機;看見魚在水中靈活自如,從而發明了潛水艇;瓦特看到水壺里的熱氣滾沸,發明了蒸汽機??梢?,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在語文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性材料,調動他們頭腦中的知識儲備,展開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引導其創新。例如,文言文《狼》一文中講到狼和屠戶眈眈相對時,教師提出:“兩敵對峙時,狼想什么?屠戶想什么?”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學生通過想象踴躍發言,有的說:“狼心里想:如此對峙不是辦法,硬拼也許會兩敗俱傷,不如想個萬全之策:前后夾擊!”有的說:“屠戶心里想:敵眾我寡,不能硬拼,如能等待時機各個擊破,豈不更好?”有的說:“屠戶已是窮途赤未路,六神無主,迫不得已擺出一副拼命的架勢,哪有心情思考良策?狼雖垂涎欲滴,卻也不敢妄動。”還有的說:“也不一定,屠戶臨死方鎮定,遲早都死,不如斗智,能殺兩狼,明天又有狼肉賣,豈不更好?”一石激起千層浪,經此一問,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討論,激發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學習中,整個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學會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適時點撥誘導,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根據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的特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爭論、辯論,這樣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營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討論中,教師不應過早評論,過多限制,應該允許有不同意見,互相補充爭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當遇到容易混淆的內容時需要討論。例如,在學習《狼》一文時,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有學生問: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是什么意思?有學生回答:是名詞“狗”的意思。有學生馬上反駁:不對,課文明明寫“狼”,咋會是“狗”呢?
2、需討論的問題難易適度。有時候討論的問題也不能太難,學生應該具備討論問題所需的知識背景,否則討論就不可能深入下去。在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文的教學,教師不用急于讓學生討論,可以先為學生補充介紹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經歷,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積累之后,再拋出:詩人為何寧愿“吾廬獨破”,受凍至死,也要得到“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深入理解,體會到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這樣的課堂討論有知識積累做鋪墊,很容易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上盡量兼顧深淺程度不一的各類選題,這樣可讓班里水平存在差異的各種學生都能參與討論,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所以,討論不能流于形式,泛泛而論,問題的設計與選擇是課堂討論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需求,在仔細分析教學內容包括學科、課型、教學重難點等基礎上,找出最能體現本堂課知識聯系的、最具討論價值的討論點,在教學的適當時機組織學生討論,并把握好課堂討論的時間,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真正從課堂討論中受益。
總之,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的方法與途徑非常多,在今后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他們善于從多角度看問題,養成求異創新的思維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于探索、善于創新的合格人才。
作者:鄭國良 單位:河南省信陽市?負憂?芳液酉韁行難?